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C=60°,PA=AC=a,PB=PD= ,点E在PD上,且PE:ED=2:1.
(Ⅰ)证明PA⊥平面ABCD;
(Ⅱ)求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
(Ⅲ)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解:(Ⅰ)证明因为底面ABCD是菱形,∠ABC=60°,
所以AB=AD=AC=a,在△PAB中,
由PA2+AB2=2a2=PB2知PA⊥AB.
同理,PA⊥AD,所以PA⊥平面ABCD.
(Ⅱ)解:作EG∥PA交AD于G,
由PA⊥平面ABCD.
知EG⊥平面ABCD.作GH⊥AC于H,连接EH,
则EH⊥AC,∠EHG即为二面角θ的平面角.
又PE:ED=2:1,所以 .
从而 ,θ=30°.
(Ⅲ)解法一以A为坐标原点,直线AD、AP分别为y轴、z轴,过A点垂直平面PAD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为 . .
所以 . . .
设点F是棱PC上的点, ,其中0<λ<1,
则 = .
令 得 即
解得 .即 时, .
亦即,F是PC的中点时, 、 、 共面.
又BF平面AEC,所以当F是棱PC的中点时,BF∥平面AEC.
解法二:当F是棱PC的中点时,BF∥平面AEC,证明如下,
证法一:取PE的中点M,连接FM,则FM∥CE.①
由 ,知E是MD的中点.
连接BM、BD,设BD∩AC=O,则O为BD的中点.
所以BM∥OE.②
由①、②知,平面BFM∥平面AEC.
又BF平面BFM,所以BF∥平面AEC.
证法二:
因为 = = .
所以 、 、 共面.
又BF平面ABC,从而BF∥平面AEC.
【解析】(I)证明PA⊥AB,PA⊥AD,AB、AD是平面ABC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即可证明PA⊥平面ABCD;(II)求以AC为棱,作EG∥PA交AD于G,作GH⊥AC于H,连接EH,说明∠EHG即为二面角θ的平面角,解三角形求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Ⅲ)证法一F是棱PC的中点,连接BM、BD,设BD∩AC=O,利用平面BFM∥平面AEC,证明使BF∥平面AEC.
证法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 、 、 共面,BF平面AEC,所以当F是棱PC的中点时,BF∥平面AEC.还可以通过向量表示,和转化得到 、 、 是共面向量,BF平面ABC,从而BF∥平面AEC.
【题目】“中国式过马路”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某调查机构为了解路人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态度是否与性别有关,从马路旁随机抽取30名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列联表: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反感 | 10 | ||
不反感 | 8 | ||
合计 | 30 |
已知在这30人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反感“中国式过马路”的路人的概率是 .
(Ⅰ)请将上面的列联表补充完整(在答题卡上直接填写结果,不需要写求解过程),并据此资料分析反感“中国式过马路”与性别是否有关?
(Ⅱ)若从这30人中的女性路人中随机抽取2人参加一活动,记反感“中国式过马路”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提示:可参考试卷第一页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