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已知点A($\frac{3}{2}$,-1)在抛物线C:x2=2py(p>0)的准线l1上,过点A作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l2,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点P到直线l1和到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 | $\frac{{\sqrt{5}}}{2}$ | B. | $\sqrt{5}$ | C. | 2 | D. | $2\sqrt{2}$ |
分析 点F作直线l2的垂线FH,垂足为H,则线段FH与抛物线C的交点为所求的点P.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PF|为点P到直线的l1距离,又|PH|为点P到直线l2的距离,所以点P到直线l1和到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F到直线l2的距离.
解答 解:由题意,抛物线的焦点为F(0,1),则直线l2的方程为2x-y-4=0,
过点F作直线l2的垂线FH,垂足为H,则线段FH与抛物线C的交点为所求的点P.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PF|为点P到直线的l1距离,
又|PH|为点P到直线l2的距离,
所以点P到直线l1和到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F到直线l2的距离d=$\frac{|0-1-4|}{\sqrt{{2}^{2}+(-1)^{2}}}$=$\sqrt{5}$,
所以点P到直线l1和到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sqrt{5}$.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化简求值,是一道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甲、乙两名同学8次数学测验成绩如茎叶图所示,$\overline{x}$1,$\overline{x}$2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8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数,s1,s2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8次数学测验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A. | $\overline{x}$1>$\overline{x}$2,s1<s2 | B. | $\overline{x}$1=$\overline{x}$2,s1<s2 | C. | $\overline{x}$1=$\overline{x}$2,s1=s2 | D. | $\overline{x}$1<$\overline{x}$2,s1>s2 |
1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校高三学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在高三的全体1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检表,并得到如图直方图:
(Ⅰ)若直方图中前三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四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试估计全年级视力在5.0以下的人数;
(Ⅱ)学习小组成员发现,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近视的比较多,为了研究学生的视力与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对年级名次在1~50名和951~1000名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否在犯错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视力与学习成绩有关系?
(Ⅲ)在(Ⅱ)中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按照分层抽样在不近视的学生中抽取了9人,进一步调查他们良好的护眼习惯,并且在这9人中任取3人,记名次在1~50名的学生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附:
${K^2}=\frac{{n{{(ad-bc)}^2}}}{(a+b)(c+d)(a+c)(b+d)}$.
(Ⅰ)若直方图中前三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四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试估计全年级视力在5.0以下的人数;
(Ⅱ)学习小组成员发现,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近视的比较多,为了研究学生的视力与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对年级名次在1~50名和951~1000名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是否近视 年级名次 | 1~50 | 951~1000 |
近视 | 41 | 32 |
不近视 | 9 | 18 |
(Ⅲ)在(Ⅱ)中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按照分层抽样在不近视的学生中抽取了9人,进一步调查他们良好的护眼习惯,并且在这9人中任取3人,记名次在1~50名的学生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P(K2≥k) | 0.10 | 0.05 | 0.025 | 0.010 | 0.005 |
k | 2.706 | 3.841 | 5.024 | 6.635 | 7.879 |
${K^2}=\frac{{n{{(ad-bc)}^2}}}{(a+b)(c+d)(a+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