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探究化学反应“2Fe3++2I-2Fe2++I2”存在限度及平衡移动与物质的浓度、性质的关系,甲、乙两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a.含I2的溶液呈黄色或棕黄色。b.利用色度计可测定溶液的透光率,通常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数值越小。
Ⅰ.甲同学设计下列实验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利用实验②中i和ii证明Fe2(SO4)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存在限度,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ii中a是________(化学式)溶液。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②iii中产生黄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
Ⅱ.乙同学:利用色度计对Fe2(SO4)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再次探究
(实验过程)
序号 | 实验步骤1 | 实验步骤2 |
实验③ | 将盛有2mL蒸馏水的比色皿放入色度计的槽孔中 | 向比色皿中逐滴滴入5滴(每滴约0.025mL)0.05mol·L-1Fe2(SO4)3溶液,同时采集溶液的透光率数据 |
实验④ | 将盛有2mL0.1mol·L-1KI溶液的比色皿放入色度计的槽孔中 | 同上 |
实验⑤ | 将盛有2mL0.2mol·L-1KI溶液的比色皿放入色度计的槽孔中 | 同上 |
实验中溶液的透光率数据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3)乙同学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
(4)乙同学通过透光率变化推断: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存在限度。其相应的推理过程是______。
(5)乙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用如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探究化学平衡移动与I-与Fe2+浓度及还原性强弱关系,操作过程如下:
①K闭合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乙同学得出结论:2Fe3++2I—2Fe2++I2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作______(填“正”或“负”)极,还原性I—>Fe2+。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右管滴加0.1mol/LFeSO4溶液,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由此得出还原性Fe2+_____I—(填“>”或“<”)。
(6)综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有______。
【题目】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已引起广泛关注。在爆炸的核电站周围含有放射性物质 碘-131和钙-137。碘-131 —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肿大等疾病。
(1)与钠同主族的前四周期(包括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X、Y、Z的第一电离能如下表:
元素代号 | X | Y | Z |
第一电离能/(kJ.mol) | 520 | 496 | 419 |
基态Z原子倒数第二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原因为___________ .
(2)F与I同主族,BeF2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 ,BeF2分子是________分子(选填“极性”或“非极性”)。
(3)已知高碘酸有两种形式,化学式分别为H5IO6 和HIO4 ,二者酸性强弱顺序为:H5IO6 ________HIO4(选填">"或"<"“=”)。从电子云的重叠方式的角度分析,H5IO6分子中的化学键有________(写出两种).
(4)131I2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该晶胞中平均含有________个131I原子,晶体中碘分子的排列有_________种不同的方向。
(5)KI的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每个K+周围紧邻的K+个数为_______个。KI晶体的密度为ρg.cm-3 ,K和I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kcm和rI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 KI晶胞中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 [空间利用率=(球体积/晶胞体积)×100%,用相关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