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学化学实验,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 25℃,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7,试纸变红色;若pH>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用pH计.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中H+浓度来测定溶液的pH.
(1)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OH-△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中性,选择的方法是C(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Cu(OH)2固体
C.加热水至100℃[其中c(H+)=1×10-6 mol•L-1]
D.在水中加入H2SO4溶液
(2)现欲测定100℃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淡黄色,若用pH计测定,则pH<7 (填“>”“<”或“=”),溶液呈中性(填“酸”“碱”或“中”).
(3)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的酸碱性为酸性,试样的pH=4.
(4)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NO的含量增大.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计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H>0△S<0,则在任何温度下△G>0,不可能自发进行.
(1)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OH-△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中性,选择的方法是C(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Cu(OH)2固体
C.加热水至100℃[其中c(H+)=1×10-6 mol•L-1]
D.在水中加入H2SO4溶液
(2)现欲测定100℃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淡黄色,若用pH计测定,则pH<7 (填“>”“<”或“=”),溶液呈中性(填“酸”“碱”或“中”).
(3)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 K+ | Na+ | NH4+ | SO42- | NO3- | Cl- |
$\frac{浓度}{(mol•{L}^{_1})}$ | 4×10-6 | 6×10-6 | 2×10-5 | 4×10-5 | 3×10-5 | 2×10-5 |
(4)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NO的含量增大.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计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H>0△S<0,则在任何温度下△G>0,不可能自发进行.
8.A、B、C、D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非金属性:A>B | |
B. | 四种元素中,C处于元素周期表中最左、下方,故原子半径最大 | |
C. | 元素B和C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 |
D. | A、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没有两性氢氧化物 |
7.如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 B. | 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 ||
C. |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 | D. | 锌片发生还原反应 |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 |
B. | 碳酸钙与稀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 |
C. |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 |
D. | 铜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Cu+Fe3+=Cu2++Fe2+ |
5.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B. |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
C. | 不能发生燃烧反应 | D. | 能发生加成反应 |
4.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聚反应的是( )
0 172541 172549 172555 172559 172565 172567 172571 172577 172579 172585 172591 172595 172597 172601 172607 172609 172615 172619 172621 172625 172627 172631 172633 172635 172636 172637 172639 172640 172641 172643 172645 172649 172651 172655 172657 172661 172667 172669 172675 172679 172681 172685 172691 172697 172699 172705 172709 172711 172717 172721 172727 172735 203614
A. | 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 | B. | nCH2=CH2$\stackrel{一定条件}{→}$ | ||
C. | +HNO3$→_{加热}^{浓硫酸}$+H2O | D. |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