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常温下,有①Na2CO3溶液、②NaHCO3溶液、③氨水、④NH4Cl溶液各25mL,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关于上述四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的电离程度:①<② | |
B. | ①、②中粒子浓度关系均符合:c(Na+)c(H+)═c(OH-)+c(HCO3-)+c(CO32-) | |
C. | 将③、④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c(NH4+)═c(NH3×H2O) | |
D. | 向③、④中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溶液中c(NH4+):③<④ |
4.解释下列现象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 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CH3COO-+H2O?CH3COOH+OH- | |
B. | 向CU(OH)2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蓝色沉淀黑色:Cu(OH)2(s)+S2-?CuS(s)+2OH- | |
C. | 新制氯水中滴加NaOH溶液后,黄绿色褪去Cl2+2OH-═Cl-+ClO-+H2O | |
D. | 铁钉在空气中出现红色的铁锈,其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 向溴乙烷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证明溴乙烷已水解 | |
B. | 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甲苯,若高锰酸钾褪色则证明甲基使苯基活性增强 | |
C. | 向乙酸乙酯酸性条件下水解混合物中加入碳酸氢钠,若产生汽泡证明水解生成了乙酸 | |
D. |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溶液褪色证明产生了乙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溴乙烷中碳溴键极性较强,在碱的水溶液中易发生取代反应 | |
B. | 乙醇分子中碳氧键键能比碳碳键键能小,所以易断裂而发生化学反应 | |
C. | 甲醛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其水溶液即福尔马林 | |
D. | 醋酸又称为冰醋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可以断裂氧氢键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
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 乙醇 | B. | 乙醛 | C. | 苯酚 | D. | 乙酸乙酯 |
20.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炔,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 | 乙炔气体中常含有杂质,通常采用硫酸铜溶液洗气除杂 | |
B. | 为了加快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通常往水中加入少许盐酸 | |
C. | 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往溴水中,溴水褪色则证明产生了乙炔 | |
D. | 通常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乙炔 |
19.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常会伴有许多副反应,在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烯气体时不需要下列哪种药品( )
A. | 浓硫酸 | B. | 氢氧化钠溶液 | ||
C. |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 D. | 澄清石灰水 |
18.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
A. | 丙醇 | B. | 正戊烷 | C. | 新戊烷 | D. | 乙烯 |
17.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 | 可以采取分液的方法分离甘油和水 | |
B. | 分离苯和硝基苯时可以采取蒸馏的方法 | |
C. | 采取冷却结晶的方法可以将食盐水中的氯化钠分离出来 | |
D. | 重结晶是物质分离提纯过程中常用的方法,结晶次数越多,得到产品越纯净,所以通常操作时冷却结晶次数越多越好 |
16.下列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
0 170398 170406 170412 170416 170422 170424 170428 170434 170436 170442 170448 170452 170454 170458 170464 170466 170472 170476 170478 170482 170484 170488 170490 170492 170493 170494 170496 170497 170498 170500 170502 170506 170508 170512 170514 170518 170524 170526 170532 170536 170538 170542 170548 170554 170556 170562 170566 170568 170574 170578 170584 170592 203614
A. | 2-甲基-1-丁烯 | B. | 2,2-二甲基完烷 | ||
C. | 4-甲基-2-戊炔 | D. | 5,5-二甲基-3-己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