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物质 | 试剂 | 分离方法 | |
① | 硝酸钾(氯化钠) | 蒸馏水 | 降温结晶 |
② | 二氧化碳(氯化氢) | 饱和碳酸钠溶液 | 洗气 |
③ | 乙醇(水) | 生石灰 | 蒸馏 |
④ | 苯(苯酚) | 浓溴水 | 分液 |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①③ | D. | ③④ |
4.下列化学式能代表其分子组成的是( )
A. | SO2 | B. | SiO2 | C. | NH4Cl | D. | Mg |
3.下列有机物不会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 脂肪 | B. | 蛋白质 | C. | 葡萄糖 | D. | 纤维素 |
1.(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填写除杂质试剂及方法:
(2)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8O,根据下列实验现象确定其结构简式(每小题只需给出一个答案即可):
①不能与金属钠反应,其结构简式.
②能与钠反应,但遇FeCl3不显色.
③能与钠反应且遇FeCl3显紫色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为
3:2:2:1的结构简式:.
不纯物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乙烷(乙烯) | ||
苯(苯酚) | ||
乙醇(水) |
①不能与金属钠反应,其结构简式.
②能与钠反应,但遇FeCl3不显色.
③能与钠反应且遇FeCl3显紫色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为
3:2:2:1的结构简式:.
20.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如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2Al+3CuCl2=3Cu+2AlCl3,
化合反应2Cu+O2+CO2+H2O=Cu2(OH)2CO3.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冶炼金属锰.
①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MnO2+4Al$\frac{\underline{\;高温\;}}{\;}$3Mn+2Al2O3.
②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后的H2O2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H2O2+2H+═Mn2++O2↑+2H2O.
(1)如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报告 | 实验现象 |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 |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 |
Cu2OH2CO3 |
置换反应2Al+3CuCl2=3Cu+2AlCl3,
化合反应2Cu+O2+CO2+H2O=Cu2(OH)2CO3.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冶炼金属锰.
①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MnO2+4Al$\frac{\underline{\;高温\;}}{\;}$3Mn+2Al2O3.
②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后的H2O2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H2O2+2H+═Mn2++O2↑+2H2O.
16.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不可以是( )
0 170075 170083 170089 170093 170099 170101 170105 170111 170113 170119 170125 170129 170131 170135 170141 170143 170149 170153 170155 170159 170161 170165 170167 170169 170170 170171 170173 170174 170175 170177 170179 170183 170185 170189 170191 170195 170201 170203 170209 170213 170215 170219 170225 170231 170233 170239 170243 170245 170251 170255 170261 170269 203614
A. | C5H12 | B. | C17H36 | C. | C8H18 | D. | C6H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