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 |
B. | 闪电将空气中的N2转化成NO | |
C. | 工业上合成氮 | |
D. | 豆科植物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化合态氮 |
16.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 | 氯化氢气体 | B. | 无水酒精 | C. | 熔融的氯化钠 | D. | 硫酸铜晶体 |
15.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必须要注明聚集状态,原因是( )
A. | 能描述出反应发生的状态 | B. | 说明反应条件 | ||
C. | 为了区别一般的化学方程式 | D. | 物质呈现的状态与反应热有关 |
14.对于放射性同位素${\;}_{53}^{133}$I,其左下角数字“53”表示( )
A. | 质量数 | B. | 中子数 | C. | 质子数 | D. | 电子数 |
13.周期表中关于主族元素性质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 |
B. | 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 |
C. | 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为+n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为8-n(n≥4) | |
D. | 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2On,氢化物分子式为RHn(n≥4) |
12.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某学生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锌粉,用排水量气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1)该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填“逐渐增大”等等),原因是开始时因反应放热速率增大,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速率减小.
(2)求2~3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0.1mol/(L.min).
(3)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在盐酸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AD(填编号).
A.蒸馏水 B.NaNO3溶液 C.Na2CO3溶液 D.CH3COONa溶液 E.CuSO4溶液.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 | 0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2)求2~3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0.1mol/(L.min).
(3)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在盐酸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AD(填编号).
A.蒸馏水 B.NaNO3溶液 C.Na2CO3溶液 D.CH3COONa溶液 E.CuSO4溶液.
1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 |
B. |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
C. |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
D. |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等于它的族序数 |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元素周期表共18列 | B. | 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ⅥA族 | ||
C. | 金属最外层电子数均少于4 | D. | 氢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
9.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LH2O2溶液,并测量收集VmL气体所需的时间,实验记录如下
请回答:
(1)实验①②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测得t1>t3原因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实验③的反应物浓度大于实验①的反应物浓度,所以实验③的反应速率大于实验①的反应速率.
(3)实验①④的测定过程如图,曲线a对应的实验序号是①(填“①”或“④”).
0 169791 169799 169805 169809 169815 169817 169821 169827 169829 169835 169841 169845 169847 169851 169857 169859 169865 169869 169871 169875 169877 169881 169883 169885 169886 169887 169889 169890 169891 169893 169895 169899 169901 169905 169907 169911 169917 169919 169925 169929 169931 169935 169941 169947 169949 169955 169959 169961 169967 169971 169977 169985 203614
实验序号 | H2O2溶液浓度 | H2O2溶液温度 | 催化剂 | 所用时间 |
① | 5% | 20℃ | 2滴1mol/LFeCl3 | t |
② | 5% | 40℃ | 2滴1mol/LLFeCl3 | t |
③ | 10% | 20℃ | 2滴1mol/LLFeCl3 | t |
④ | 5% | 20℃ | 不使用 | t |
(1)实验①②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测得t1>t3原因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实验③的反应物浓度大于实验①的反应物浓度,所以实验③的反应速率大于实验①的反应速率.
(3)实验①④的测定过程如图,曲线a对应的实验序号是①(填“①”或“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