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聚乙烯的结构简式: | B. |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 ||
C. | 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 D. | 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
20.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1)常温下5% H2O2在FeCl3溶液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H2O↑+O2↑.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3)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分析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10mL2% H2O2溶液 | 无 |
② | 10mL5% H2O2溶液 | 无 |
③ | 10mL5% H2O2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④ | 10mL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⑤ | 10mL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3)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分析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
19.某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CO2的利用率 | |
B. | 单位时间内消耗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3时,反应达到平衡 | |
C. | 及时分离出CH3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 |
D. |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与碳化合生成一氧化碳是放热反应 | |
B. | 给手机电池充电的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 |
C. | 甲烷燃烧是将热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 |
D. |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
1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
B. |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12C | |
C. | 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 |
D. | Na+的电子式:Na+ |
16.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molD(氘)的质量与NA个T(氚)的质量相等 | |
B. | 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16:1 | |
C. | 28g氮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 |
D. | 在标准状况下,0.5NA个氯气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11.2L |
15.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 )
A. | 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 B. | 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 ||
C. | 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 D. | 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 |
14.下列叙述中,通常不能作为判断两种元素非金性强弱的依据的是( )
A. | 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
B. | 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 | |
C. |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 |
D. | 单质的熔点高低 |
13.下列各氢化物中,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 HBr>HF>HCl | B. | HCl>HF>HBr | C. | HF>HCl>HBr | D. | HCl>HBr>HF |
12.有机物CH3-CH═CH-Cl能发生的反应是(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⑦加聚反应.
0 167842 167850 167856 167860 167866 167868 167872 167878 167880 167886 167892 167896 167898 167902 167908 167910 167916 167920 167922 167926 167928 167932 167934 167936 167937 167938 167940 167941 167942 167944 167946 167950 167952 167956 167958 167962 167968 167970 167976 167980 167982 167986 167992 167998 168000 168006 168010 168012 168018 168022 168028 168036 203614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⑦加聚反应.
A. | 以上反应均可发生 | B. | 只有⑦不能发生 | ||
C. | 只有⑥不能发生 | D. | 只有②不能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