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此反应符合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 B. |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 ||
C. |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 D. |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 |
分析 由图象可知,温度为T2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P2>P1,且压强越大,R的含量越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压强为P1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2>T1,且温度越高,R的含量越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温度为T2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P2>P1,且压强越大,R的含量越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故L为气体;
压强为P1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2>T1,且温度越高,R的含量越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是气体,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图象判断温度、压强的大小,根据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反应4NH3+5O2?4NO+6H2O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3mol/L,则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A. | v(O2)=0.125mol•(L•s)-1 | B. | v(NO)=0.01mol•(L•s)-1 | ||
C. | v(NH3)=0.01 mol•(L•s)-1 | D. | v(NH3)=0.2 mol•(L•s)-1 |
2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
B. |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614C | |
C. | CCl4的电子式 | |
D. | 氯化镁的电子式: |
17.一定温度下,下列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⑥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⑥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 | ②⑥ | B. | ②⑤ | C. | ①③④ | D. | ②⑤⑥ |
4.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中五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D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
(2)B、C、D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S2->O2->Na+,B、D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大的是H2O.
(3)B的常见单质和C的单质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该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
(4)E形成的黑色磁性晶体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3O4+8Al$\frac{\underline{\;高温\;}}{\;}$9Fe+4Al2O3.
元素 | 相关信息 |
A | 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 |
B | 其一种单质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
C |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是第3周期所有元素中最小的 |
D |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1)sn(n+1)p(n+2) |
E | 可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
(1)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D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
(2)B、C、D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S2->O2->Na+,B、D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大的是H2O.
(3)B的常见单质和C的单质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该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
(4)E形成的黑色磁性晶体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3O4+8Al$\frac{\underline{\;高温\;}}{\;}$9Fe+4Al2O3.
14.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H2O═AlO2-+2H2↑ | |
B. | 铜片投入少量FeCl3溶液中:3Cu+2Fe3+═2Fe+3Cu2+ | |
C. | Ca(HCO3)2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Ca2++HCO3-+OH-═CaCO3↓+H2O | |
D. | 用铁棒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4H+ |
1.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石固体 | 验证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
B |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稀H2SO4水解后,立即加入银氨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 | 验证淀粉水解是否有葡萄糖生成 |
C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某同学尿液并加热 | 验证该同学是否患有糖尿病 |
D | 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灼热变黑的铜丝 | 验证乙醇是否被氧化成醛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8.如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的数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a>1×10-14(填“>”、“<”或“=”).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mol/L,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1000:1.
(3)若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是碱(填“酸”、“碱”或“中”)性,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1:1.②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9:11.
温度 | 25 | t1 | t2 |
水的离子积 | 1×10-14 | a | 1×10-12 |
(1)若25<t1<t2,则a>1×10-14(填“>”、“<”或“=”).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mol/L,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1000:1.
(3)若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是碱(填“酸”、“碱”或“中”)性,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1:1.②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9:11.
19.潮湿的Cl2,新制的氯水,次氯酸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其原因是这些物质中含有( )
A. | HCl | B. | Ca(ClO)2 | C. | Cl2 | D. | HC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