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 B. | 整个反应中△H=E1+E3-E2-E4 | ||
C. |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 D. | 三种化合物中B最稳定 |
分析 A→B的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B→C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结合能量的高低解答该题.
解答 解: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整个反应中△H=(E1-E2)+(E3-E4)=E1+E3-E2-E4,故B正确;
C.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
D.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象可知,C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易错点为B,注意把握反应热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是 | B. |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 ||
C. | HClO的结构式为H-O-Cl | D. | 中子数为17的氯原子:${\;}_{17}^{37}$Cl |
5.吸收能量的反应一定是( )
A. | 贮存能量 | B. | 释放能量 | ||
C. | 生成物稳定性大于反应物的稳定性 | D. | 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制乙炔时用启普发生器得到的气体再用硫酸铜溶液除杂即可得到纯净的乙炔 | |
B. | 实验室制得的乙炔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若紫色褪去则能证明乙炔中含有不饱和键可以被氧化剂氧化 | |
C. | 芳香烃即可从石油的催化重整得到,也可从煤中直接分离得到 | |
D. | 通过石油分馏得到的脂肪烃依然是混合物 |
1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 | |
B. |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 |
C.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后冷却,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 |
D. | 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测pH值 |
3.下列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H+)=1×10-13mol/L的溶液中:Fe2+、NO3-、Ba2+、Cl- | |
B. | 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Na+、K+、NO3-、SiO32- | |
C. | 无色透明溶液中:Mg2+、Fe3+、SO42-、SCN- | |
D. | pH=13的溶液中:AlO2-、Na+、Cl-、CO32- |
7.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推理”的思维方式,但有时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推出H2S不能制取H2SO4 | |
B. |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推出SiH4沸点高于CH4 | |
C. | 电解氯化铜溶液可得到Cu;则电解食盐水可以得到Na | |
D. | 1mol O2和Mg完全反应获得4mol电子;则1mo1 O2和其他金属完全反应都获得4mol电子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 |
B. | 乙醇、乙烯、乙醛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C. |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是氮的固定 | |
D. | 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碘-131(${\;}_{53}^{131}$I)、铯-137(${\;}_{55}^{137}$Cs)互称同位素,可使蛋白质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