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下列关于Na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 | B. | Na单质能跟水反应放出氢气 | ||
C. | Na原子比Mg原子更易失去电子 | D. | Na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钠 |
分析 A.依据钠原子结构解答;
B.钠性质活泼能够置换水中的氢气;
C.钠原子半径大于镁,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
D.钠与氧气加热生成过氧化钠.
解答 解:A.钠原子有11个电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A正确;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B正确;
C.钠原子半径大于镁,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弱于镁,所以Na原子比Mg原子更易失去电子,故C正确;
D.钠与氧气加热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钠的结构与性质,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常言“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金的熔点高,难于融化 | |
B. |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 |
C. | 金越练越纯 | |
D. | 金的硬度大,高温下难于变形 |
20.人类利用有机化合物满足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 | |
B. | 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 |
C. | 石油分馏得到的各馏分都是纯净物 | |
D. | 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 |
17.如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现象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实验 | ||||
现象 |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试管b中出现分层现象 | 量筒内壁产生油状液滴 | 反应过程中钠未熔化成小球 |
解释 | 石蜡油分解产物中 仅含有烯烃 | 反应生成难溶于饱和碳酸钠 溶液的乙酸乙酯 | 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了CH2Cl2、CHCl3、CCl4 | 反应吸热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水解的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 |
B. | 用甘氨酸(H2NCH2COOH)和丙氨酸(CH3CHNH2COOH)混合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 |
C. | 苯甲醛中混有苯甲酸,加入生石灰,再加热蒸馏 | |
D. |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若溶液褪色,证明有乙炔生成 |
1.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
A | 甲烷(乙烯)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过滤 |
B | 乙炔(硫化氢) | 硫酸铜 | 洗气 |
C | 乙酸乙酯(乙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蒸馏 |
D | 苯(苯酚) | 浓溴水 | 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R、W、X、Y、Z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R | W | |
X | Y | Z |
A. | R、W、Y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
B. | R、X、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 |
C. | W、Y、Z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 | |
D. |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