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

现欲用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
3+2H
+=Ca
2++H
2O+CO
2↑;
(2)实验过程中绘制出生成CO
2的体积[V(CO
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判断OE段、EF段、
FG段反应速率(分别用v(OE)、v(EF)、v(FG)表示)哪个最快υ(EF);比较OE段和EF段,说明EF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温度较高、浓度较大.
分析 (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2)斜率越大,说明单位时间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大;
解答 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2)E→F段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单位时间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则反应速率最大,因此阶段浓度较大,且反应放热,温度较高,反应速率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降低,则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υ(EF);温度较高、浓度较大;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注意把握图象斜率的判断以及反应速率大小比较的角度,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常见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 | 相关信息 |
A | 该元素的一种核素无中子 |
B | 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数相等 |
C |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5倍 |
D | 一个D-离子含18个电子 |
E | +3价离子3d能级为半充满 |
(1)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有4个.
(2)B、C、D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N>C(用元素符号表示).
(3)C单质分子中δ键和π键的个数比是,C的氢化物在同族元素中氢化物的沸点出现反常,其原因是NH
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4)D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钾盐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HCl+KClO
4△_△––––––KCl+4Cl
2↑+4H
2O.
(5)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非极性分子有多种,其中乙是一个分子含4个原子的分子,乙的电子式是.已知乙的燃烧热为1200kJ∕mol,乙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
2H
2(g)+
5252O
2(g)=2CO
2(g)+H
2O(l);△H=-1200kJ/mol.
(6)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
2和3molA
2,发生反应:Y
2(g)+3A
2(g)?2YA
3(g)△H=-akJ/mol.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bkJ,其平衡常数表达式K=
c2(NH3)c(N2)•c3(H2)(用化学式表示).若起始向此容器中充入2molAH
3,在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ckJ,则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a=b+c(用一个式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