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铜与浓硫酸能发生反应,并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如图所示,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用带导管和一个小孔的胶管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加热,把放出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溶液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2)试管a、b分别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及其作用.试管a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作用是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试管b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用是证明二氧化硫溶于水显示酸性.
(3)装置中浸碱面团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
(4)如图将铜丝改为可抽动的铜丝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原因是通过调节铜丝的高度,可以可知参加反应的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可知二氧化硫产生的量,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

分析 (1)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显示酸性;
(3)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可以用碱液吸收;
(4)通过调节铜丝的高度,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节约了原料.

解答 解:(1)铜跟浓硫酸反应,铜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浓”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试管a中品红溶液褪色,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后溶液显示酸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溶于水显示酸性;
(3)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多余的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该用碱液吸收,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
(4)将铜丝改为可抽动的铜丝后,通过调节铜丝的高度,可以可知参加反应的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可知二氧化硫产生的量,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该方法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故答案为:通过调节铜丝的高度,可以可知参加反应的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可知二氧化硫产生的量,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及检验,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铜与浓硫酸反应原理、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及检验方法,明确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原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实验室配制0.1mol•L-1的BaCl2溶液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托盘天平称取5.2g无水BaCl2晶体.第二阶段:溶解配制0.1mol•L-1的BaCl2溶液.
第一阶段操作有如下几步:
A.将游码拨到0.2g处;
B.将游码拨至“0”处;
C.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等质量的滤纸,调节天平两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
D.取走药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
E.往左盘内逐步添加晶体至天平平衡;
F.在右盘上放置5g砝码.
(1)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B→C→F→A→E→D→B
(2)在E操作中,只缺少量晶体时,其操作方法是轻拍手腕,使少量晶体落入烧杯中.
(3)第二阶段操作,应先将5.2g BaCl2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溶解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然后将溶液转入250mL容量瓶中,再经洗涤、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1 mol•L-1 BaCl2溶液.
(4)下列操作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偏低的有AC.
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
(5)100mL容量瓶中盛有100mL 0.1010mol•L-1的BaCl2溶液,现欲将其稀释成浓度为0.100mol•L-1的BaCl2溶液,所选用的仪器有:10mL量筒、1mL移液管(可准确移取0.1mL~1.00mL溶液)、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其简单的操作步骤是用1mL移液管移出0.99mL的0.1010mol•L-1的BaCl2溶液,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剩下的99.01mL 0.1010mol•L-1的BaCl2溶液中加水至刻度线,即可配制得0.100mol•L-1的BaCl2溶液.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