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对于科研、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将1.8g木炭置于2.24L(标准状况)氧气中完全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热量30.65kJ,则反应过程中共转移电子0.4mol.已知:C(s)+O2(g)=CO2(g)△H=-392.0kJ•mol-1综合上述信息,请写出CO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O(g)+$\frac{1}{2}$O2(g)=CO2(g)△H=-281.5kJ/mol.
(2)CO可以合成工业用洁净燃料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H<0.T0℃时,向容积均为50mL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加入1mol CO和2mol H2,发生上述反应,其中乙为绝热容器,反应过程中测得甲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甲容器中的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bd(填序号).
a.2v(H2)=v(CH3OH)
b.CO与CH3OH的体积比不再改变
c.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不再变化
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②0-8分钟内,甲中v(H2)=2.5mol•L-1•min-1;达到平衡后,甲中CO的转化率大于(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乙中CO的转化率.

分析 (1)碳的物质的量为$\frac{1.8g}{12g/mol}$=0.15mol,氧气物质的量为$\frac{2.24L}{22.4L/mol}$=0.1mol,二者完全反应,而C、O原子数目之比为0.15:0.1×2=3:4,介于1:2与1:1之间,故反应生成CO、CO2,根据碳原子、氧原子守恒列方程计算CO、CO2的物质的量,根据O元素化合价变价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1.8g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与实际热量之差为生成的CO燃烧放出的热量,注明聚集状态与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①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其它量不变,判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②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再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v=$\frac{△c}{△t}$计算v(H2);
乙为绝热容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乙中温度升高,乙到达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 解:(1)碳的物质的量为$\frac{1.8g}{12g/mol}$=0.15mol,氧气物质的量为$\frac{2.24L}{22.4L/mol}$=0.1mol,二者完全反应,而C、O原子数目之比为0.15:0.1×2=3:4,介于1:2与1:1之间,反应生成CO、CO2,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2价,故转移电子为0.1mol×2×2=0.4mol;
设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碳原子、氧原子守恒,则:
$\left\{\begin{array}{l}{x+y=0.15}\\{x+2y=0.1×2}\end{array}\right.$
解得x=0.1 y=0.05
若0.15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放出的热量为0.15mol×392.0kJ/mol=58.8kJ,而生成0.1molCO、0.05molCO2放出的热量为30.65kJ,根据盖斯定律,可知0.1mol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58.8kJ-30.65kJ=28.15kJ,则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1.5kJ,故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frac{1}{2}$O2(g)=CO2(g)△H=-281.5kJ/mol,
故答案为:0.4;CO(g)+$\frac{1}{2}$O2(g)=CO2(g)△H=-281.5kJ/mol;
(2)①a.若2v(H2)=v(CH3OH),则v(H2):v(CH3OH)=1:2,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1,故逆反应速率较快,反应向逆反应进行,故a错误;
b.随反应进行CO与CH3OH的体积比减小,二者体积之比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得到平衡,故c错误;
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反应混合物个组分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bd;
②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设甲中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xmol,则(1mol+2mol):xmol=12.3:8.2,解得x=2,
CO(g)+2H2(g)?CH3OH(g)物质的量减少
        2                    2
        1mol            (1mol+2mol)-2mol=1mol
故v(H2)=$\frac{\frac{1mol}{0.05L}}{8min}$=2.5mol/(L.min);
乙为绝热容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乙中温度升高,乙到达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甲中CO的转化率大于乙中CO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2.5;大于.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1)注意利用盖斯定律计算CO燃烧放出的热量,(2)中注意乙装置为绝热容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元素铬及其化合物工业用途广泛,但含+6价铬的污水会损害环境.电镀厂产生的镀铜废水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处理该废水常用直接沉淀法或还原沉淀法.
I.直接沉淀法
(1)已知含铬废水中存在着平衡:Cr2O72-+H2O?2CrO42-+2H+.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加入沉淀剂BaCl2溶液之前还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这样有利于沉淀的生成,则生成沉淀的化学式为BaCrO4
Ⅱ,还原沉淀法

(2)下列溶液中可以代替上述流程中Na2S2O3溶液的是AD(填选项序号).
A.FeSO4溶液 B.浓H2SO4 C.酸性KMnO4 D.Na2SO3溶液
(3)上述流程中,每消耗0.1mol Na2S2O3转移0.8mol e-,加入Na2S2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4)Cr(OH)3的化学性质与Al(OH)3相似,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时要控制溶液的PH不能过高,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r(OH)3+OH-=CrO2-+2H2O

(5)实际工业生产中有时还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来测定沉淀后溶液中Cr3+的含量,其原理是Mn++nNaR═nNa++MRn,其中NaR为阳离子交换树脂,Mn+为要测定的离子.
①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原材料之一是聚苯乙烯,其单体为苯乙烯(CH=CH2),聚苯乙烯的化学式为
②某次测定过程中,将pH=5的废水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测得溶液中Na+比交换前增加了4.6×10-2g•L-1,则该条件下Cr(OH)3的ksp的值为6.7×10-31
7.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NH3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新方法研究.据报道,在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H3和另一种单质.在使用催化剂和不使用催化剂时,该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6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光照}$4NH3+3O2
②a和b相比,二者的平衡常数关系是Ka=Kb(填“>”、“=”或“<”).
③升高温度,平衡时NH3的含量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在 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 N2和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
400℃时,K=0.5,某一时刻测得N2、H2 和NH3三种物质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2mol和3mol,则该反应的v(N2)>v(N2)(填“>”“=”或“<”).
(3)将NH3气体通入稀盐酸中,若存在[NH4+]>[Cl-]>[OH-]>[H+]的关系,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是NH3.H2O、NH4Cl(填化学式).
(4)NH3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工业制HNO3的关键步骤,测得某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的数据为:
      浓度/mol•L-1
时间
 c(NH3 c(O2c(NO) 
 0min 1.000 1.600 0.000
 2min 0.600 a 0.400
 4min 0.500 0.975 0.500
 6min 0.500 0.975 0.500
 8min 0.7001.225  0.750
①则2~4min内,v(O2)=0.0625mol/(L.min).
②在第8min时改变条件,你认为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NO的浓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