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下列材料的特性及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氧化铝陶瓷具有两性,可用来制造人造牙齿 | |
B. | 氮化硅陶瓷耐高温且不易传热,可用来制造柴油机 | |
C. | 光导纤维传导光的性能很强,是非常好的通讯材料 | |
D. | 人造刚玉硬度高,用于制造刚玉球磨机 |
分析 A.氧化铝陶瓷具有两性,可与酸或碱反应;
B.氮化硅陶瓷具有超硬度、耐磨损、抗冷热冲击而不碎裂、耐高温不易传热、抗腐蚀、高温时抗氧化等特性;
C.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
D.人造刚玉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硬度高.
解答 解:A.氧化铝陶瓷具有两性,可与酸或碱反应,不耐腐蚀,故A错误;
B.氮化硅陶瓷具有超硬度、耐磨损、抗冷热冲击而不碎裂、耐高温不易传热、抗腐蚀、高温时抗氧化等特性,可用作陶瓷发动机的材料,故B正确;
C.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可传输光,故C正确;
D.人造刚玉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硬度高,可用于制造刚玉球磨机,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题目难度不大,物质的成分决定物质的性质,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 |
B. |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2和Ca(ClO)2 | |
C. | 实验室制备Cl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 |
D. | 新制氯水只含有氯气和次氯酸分子 |
12.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
A. | B. | C. | D. |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 X2为0.2mol/L | B. | Y2为0.4mol/L | ||
C. | Z为0.3mol/L、X2为0.15mol/L | D. | Z为0.3mol/L、Y2为0.25mol/L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H2O2分解制氧气,消耗1mol H2O2,转移电子为2 mol | |
B. | 0.5mol H2和0.5 molO2的混合气体为22.4 L | |
C. | 16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NA | |
D. | 在反应MnO2+4HCl═MnCl2+Cl2↑+2H2O中,每生成1mol Cl2有4mol HCl被氧化 |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 |
B. | 向新制的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
C. | 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水中含有HClO | |
D. | 如果将过量的二氧化锰与20 mL、12 mol•L-1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一定为0.06 mol |
1.(1)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若向三份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醋酸、浓硫酸、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并将上述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分别记为Q1kJ、Q2kJ、Q3kJ.则三者的由小到大关系是Q1<Q3<Q2(用Q1、Q2、Q3表示).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若实验中不加盖泡沫塑料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ACE.
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为-55.2kJ/mo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若实验中不加盖泡沫塑料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ACE.
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溶液 | |
1 | 20.0 | 20.1 | 23.4 |
2 | 20.2 | 20.4 | 23.6 |
3 | 20.5 | 20.6 | 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