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VIII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有重要的用途。

1)过渡元素Co 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第四电离能I4 (Co) < I4 (Fe) ,其原因是_________

2Ni(CO)4 常用作制备高纯镍粉,其熔点为-19.3 ℃, 沸点为 43 ℃。则:

Ni(CO)4的熔、沸点较低的原因为__________

②写出一种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

Ni(CO)4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

3NiSO4 常用于电镀工业,其中 SO42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该离子中杂化轨道的作用是__________

4)氧化镍和氯化钠的晶体结构相同,可看成镍离子替换钠离子,氧离子替换氯离子。 则:

镍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晶体密度为 ρ g·cm-3,则该晶胞中最近的 O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pm(列出表达式)。

5)某种磁性氮化铁的结构如图所示,Fe__________堆积,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其中铁原子最近的铁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

【答案】3d74s2 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3d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不易再失去电子,所以I4 (Fe)>I4 (Co) Ni(CO)4 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容易被破坏 N2 1:1 sp3 形成σ 6 六方最密 Fe3N 12

【解析】

(1)Co 27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其基态原子排布式,进而得到其价电子排布式;根据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的结构分析;

(2)①根据 Ni(CO)4的熔沸点高低结合各类晶体熔沸点大小分析比较;

②根据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性质也相似书写;

③单键都是σ键,三键分子中含有1σ键和2π键;

(3)硫酸根中的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其杂化轨道类型为sp3,该离子中的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

(4)①根据氯化钠的晶体结构可知镍离子的配位数为6

②根据氯化钠的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最近的O2-之间的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根据晶体密度,结合晶胞中含有的粒子数计算晶胞参数可得O2-之间的距离;

(5)由结构可知,Fe为六方最密堆积;图中结构单元中有2N原子,Fe原子位于结构单元的内部、顶点、面心,注意1个顶点为图中6个结构单元共用,利用均摊法计算图中结构单元中Fe原子数目,进而确定化学式。

(1) Co27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其基态原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过渡元素发生反应时,不仅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次外层电子也发生变化,所以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74s2Fe26号元素,Fe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的Fe3+电子层结构为3d53d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不易再失去电子,而Co原子失去4个电子变为Co4+,电子层结构为3d53d5是稳定结构,再失去一个电子比较难,所以I4 (Fe)>I4 (Co)

(2)Ni(CO)4的熔、沸点较低是因为Ni(CO)4 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微弱的范德华力结合,范德华力比较微弱,容易被破坏,因此物质的熔沸点比较低;

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N2N2分子中两个N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二者结构相似,因此其结构式C≡O

③单键都是σ键,三键分子中含有1σ键和2π键,Ni(CO)4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8:8=1:1

②在一个晶胞中含有Ni2+的个数:=4O2-的个数为:=4,因此在一个晶胞中含有4NiO;晶胞的质量为m=g,晶胞密度为ρ g·cm-3,则晶胞参数为=×1010pm,由于晶胞中最近的O2 -之间的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所以最近的O2-之间的距离L=

(5)由结构可知,Fe为六方最密堆积;图中结构单元中有2N原子,Fe原子位于结构单元的内部、顶点、面心,注意1个顶点为图中6个结构单元共用,结构单元中Fe原子数目=3+2×+12×=6FeN原子数目之比为31,故该晶体化学式为 Fe3N;面心碳原子与结构单元中6个顶点Fe原子相邻,且与内部3Fe原子也相邻,密置层为ABAB…方式排列,其中铁原子最近的铁原子的个数为1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也可用作可充电电池的电极。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FeCO3的最佳方案: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0.8 mol/L FeSO4溶液

(pH=4.5)

1 mol/L Na2CO3溶液

(pH=11.9)

实验: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5min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0.8 mol/L FeSO4溶液

(pH=4.5)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

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0.8 mol/L (NH4)2Fe(SO4)2

溶液(pH=4.0)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

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1)实验I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反应表示,请补全反应:_____________

Fe2++ + + H2O Fe(OH)3 + HCO3

(2)实验II中产生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实验III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IV进行探究:

操作

现象

实验IV

0.8 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________,再加入一定量Na2SO4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与实验III现象相同

实验IV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

对比实验II、III、IV,甲同学得出结论:NH4+水解产生H+,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_________,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IIIFeCO3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分别将实验I、II、III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A处的广口瓶中。

补全A中装置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_____

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5)实验反思:经测定,实验III中的FeCO3纯度高于实验I和实验II。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FeCO3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