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如图所示,(1)该装置叫原电池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
(2)负极是铁,电极反应为Fe-2e-=Fe2+
(3)正极是铜,电极反应为Cu2++2e-=Cu,总反应为Fe+Cu2+=Cu+Fe2+.
分析 该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构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铜电极上发生铜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 解:(1)该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构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答案为:原电池;化学;电;
(2)该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构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答案为:铁;Fe-2e-=Fe2+;
(3)正极铜电极上发生铜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总反应为:Fe+Cu2+=Cu+Fe2+,
故答案为:铜; Cu2++2e-=Cu; Fe+Cu2+=Cu+Fe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上得失电子及反应类型是解本题关键,比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取不同质量的某种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取用盐酸的体积/mL | 25 | 25 | 25 |
取用混合物的质量/g | 1.32 | 1.54 | 2.20 |
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mL | 336 | 392 | 448 |
A. | 1.2 | B. | 1.4 | C. | 1.6 | D. | 无法计算 |
12.下列不属于配合物的是( )
A. | [Ag(NH3)2]Cl | B. | Na2CO3•10H2O | C. | CuSO4•5H2O | D. | Co(NH3)6Cl3 |
19.能说明BF3分子中的4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理由是( )
A. | 3个B-F的键能相同 | B. | 3个B-F的键长相同 | ||
C. | 3个B-F的键角均为120° | D. | 3个B-F的键均为σ键 |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溴水中有平衡:Br2+H2O?HBr+HBrO 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 |
B. | 合成 NH3反应,为提高 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 |
C. |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 |
D. | 对CO(g)+NO2(g)?CO2(g)+NO(g) 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
16.有aXn+和bYm-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a-b=n+m | B. | b-a=n+m | ||
C. | 原子序数:Y>X | D. | 离子半径:Ym-<Xn+ |
13.实验探究:为了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动手记录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以及胶头滴管、玻璃片等.
(2)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3)此实验的结论: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Na>Mg>Al.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其中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⑤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1)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以及胶头滴管、玻璃片等.
(2)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实验现象(填A~F) | B |
1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11.2 L的丙烷所含的氢原子数为4NA | |
B. | 16g甲烷所含电子数目为16NA | |
C. | 标准状况下,11.2 L三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NA | |
D. | 14 g乙烯的原子数为3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