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钠是人体中一种重要元素,一般情况下,钠约占成人体重的0.15%.钠元素对应的化合物因组成与结构性质差异很大.
(1)钠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6个轨道,写出同一周期中原子核外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2或者3s23p4
(2)氯化钠的熔点比氯化钾的高(填“高”或“低”),原因是钾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离子半径越大,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小,晶格能越小导致离子晶体的熔点越低,所以氯化钠的熔点高于氯化钾.
(3)实验室可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制取氨气,试用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的挥发,溶液中OH-浓度增加,使NH3+H2O?NH3•H2O?NH4++OH-向生成NH3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4)氟化钠溶液中,不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是AC(填标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D.范德华力
(5)卡斯纳法制取金属钠的原理是:以氢氧化钠为原料,放入铁质容器中熔化,在稀有气体的保护下,以镍为阳极,铁为阴极,在阴极析出金属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H$\frac{\underline{\;电解\;}}{\;}$4Na+2H2O+O2↑.其中,氧化产物是O2,若反应转移0.8mol电子,至少消耗32g NaOH.

分析 (1)钠原子核外含有11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s能级含有一个轨道,p能级有3个轨道,据此判断;原子核外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即为3p2或者3p4,该元素为硅或硫元素,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2)氯化钠和氯化钾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晶格能成正比,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数成正比;
(3)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制取氨气,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
(4)在氟化钠溶液中,存在氟离子,钠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据此分析;
(5)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钠,钠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Na,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方程式,由化合价的变化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

解答 解:(1)钠原子核外含有11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s能级含有一个轨道,p能级有3个轨道,所以钠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了6个轨道;原子核外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即为3p2或者3p4,该元素为硅或硫元素,所以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2或者3s23p4,故答案为:6;3s23p2或者3s23p4
(2)氯化钠和氯化钾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晶格能成正比,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数成正比,钠离子半径小于钾离子,所以氯化钾的晶格能小于氯化钠,则氯化钠的熔点高于氯化钾,
故答案为:高;钾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离子半径越大,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小,晶格能越小导致离子晶体的熔点越低,所以氯化钠的熔点高于氯化钾;
(3)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促使NH3的挥发,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使NH3+H2O?NH3•H2O?NH4++OH-向生成NH3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故答案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的挥发,溶液中OH-浓度增加,使NH3+H2O?NH3•H2O?NH4++OH-向生成NH3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4)在氟化钠溶液中,存在氟离子,钠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所以存在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水分子内的氢氧共价键,所以不存在离子键和金属键,
故选:AC;
(5)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钠,钠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Na,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水,则电极方程式为:4NaOH$\frac{\underline{\;电解\;}}{\;}$4Na+2H2O+O2↑,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氧气为氧化产物,反应中4mol氢氧化钠转移4mol电子,则若反应转移0.8mol电子,消耗0.8molNaOH,其质量为m(NaOH)=nM=0.8mol×40g/mol=32g;
故答案为:4NaOH$\frac{\underline{\;电解\;}}{\;}$4Na+2H2O+O2↑;O2;3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熔沸点的比较,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微粒之间的作用力的判断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电解时把握电解时阴阳两极发生的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