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0.1mol/LCH3COOH溶液中:c(CH3COO-)=c(H+) | |
B. | 水离出来的c(H+)=l.0×10-13 mol/L的溶液中,Al3+可能大量存在 | |
C. | 0.1 mol/LNaHCO3溶液中:c(Na+)=c(HCO3- )+2c(CO3 2-)+c(H2CO3) | |
D. | O.lmol/L的氨水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不可能有:c(Cl-)>c(NH4 +)>c(H+)>c(OH-) |
分析 A、根据电荷守恒分析解答;
B、铝离子的存在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
C、根据物料守恒分析解答;
D、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单一溶质氯化铵,溶液中存在c(Cl-)>c(NH4 +)>c(H+)>c(OH-),由此分析.
解答 解:A、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H+),所以c(CH3COO-)<c(H+),故A错误;
B、铝离子的存在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所以溶液中水离出来的c(H+)>l.0×10-7 mol/L,故B错误;
C、在NaHC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c(Na+)=c(HCO3- )+c(CO3 2-)+c(H2CO3),故C错误;
D、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单一溶质氯化铵,溶液中存在c(Cl-)>c(NH4 +)>c(H+)>c(OH-),盐酸过量,应该有c(Cl-)>c(H+)>c(NH4 +)>c(OH-),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学生要学会熟练应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知识解题,比较容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洁净的空气是人类高品质生活的基础.空气质量日报中不包含的内容是( )
A. | 一氧化碳 | B. | 二氧化硫 | C. | 二氧化碳 | D. | PM2.5 |
9.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烧碱溶液稀释为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向其中加入50g蒸馏水 | |
B. | 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 |
C. | 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量筒、玻璃棒 | |
D. | 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将稀硫酸逐渐加入氢氧化铜固体中,至氢氧化铜恰好完全溶解.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H2SO4═CuSO4+2H2O.
(2)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利用上述反应后的剩余溶液探究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是金属阳离子(铜离子)与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盐(硫酸铜).
猜想②: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另外两种离子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小亮认为不用进行方案l即可直接判断猜想①,理由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说明铜离子并没有被结合.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H2SO4═CuSO4+2H2O.
(2)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利用上述反应后的剩余溶液探究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是金属阳离子(铜离子)与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盐(硫酸铜).
猜想②: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另外两种离子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实验验证】
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 取少量待测溶液,向其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 | |||
2 | 猜想②正确 | 无 |
小亮认为不用进行方案l即可直接判断猜想①,理由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说明铜离子并没有被结合.
6.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未画出).晶体中的A、B、C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
A. | 1:3:1 | B. | 2:3:1 | C. | 2:2:1 | D. | 1:3:3 |
13.下列溶液中,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 由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 |
B. | c(H+)、c(OH-)均为5.0×10-7mol•L-1的溶液 | |
C. | 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与强碱反应得到的溶液 | |
D. | 将pH=9的烧碱溶液稀释100倍所得到的溶液 |
10.电子层数相同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原子半径X>Y>Z | B. | 稳定性HX>H2Y>ZH3 | ||
C. | 非金属性X>Y>Z | D. | 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 |
11.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酯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 属于芳香烃 | B. | 属于有机化合物 | ||
C. | 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 D.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