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存在Na+、Cl-的离子形式,不存在NaCl分子 | |
B. | 化学冰袋(硝酸铵、碳酸钠晶体)冷藏食物利用了其反应和溶解吸热的原理 | |
C. | 血液透析技术利用了胶体与有害物质微粒直径不同的特点 | |
D. | 酒精检测仪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 |
分析 A.气态氯化钠存在分子;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且与碳酸钠反应,为吸热过程;
C.胶粒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D.乙醇可被氧化.
解答 解:A.氯化钠晶体不存在分子,但气态氯化钠存在分子,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且与碳酸钠反应,为吸热过程,故B正确;
C.血液属于胶体,胶粒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D.乙醇可被氧化,可用于酒驾的检测,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下列物质中和乙酸一定不反应的是( )
A. | Ba(OH)2 | B. | CaCO3 | C. | Na2SO4 | D. | CH3CH2OH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2C和14C互为同位素 | |
B. | 乙醇与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 | H2O与D2O互为同位素 | |
D. | 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
1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 |
B. |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 |
C. | N、O、F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 |
D. | 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
6.下列操作不能在石英坩埚中进行的是( )
A. | 加热分解NaHCO3 | B. | 加热硫酸铜晶体 | C. | 熔化烧碱 | D. | 加热氯酸钾 |
3.氨水是一种的常用的化学试剂.
(1)以浓氨水和生石灰为原料,用如下装置为发生装置,可制取少量氨 气.已知:NH3•H2O+CaO═Ca(OH)2+NH3↑.
①生石灰应该装在B(填A或B).
②试从电离平衡角度分析该实验中氨气逸出的原因: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溶液中OH-浓度增大,使NH3+H2O?NH4++OH-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NH3逸出
③现要用试管和必要实验用品收集一试管氨气,请在C处补充相应收集装置.
(2)化学兴趣小组用氨水与硝酸银溶液配制好银氨溶液后,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但部分同学实验时间长,且效果不明显.影响乙醛银镜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请你完成如下猜想:
①猜想:因素一:银氨溶液的pH大小;
因素二:水浴加热的条件.
②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因素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提供试剂:乙醛、2%稀氨水、0.25mol/L NaOH溶液、盐酸、2% AgNO3溶液
实验用品:烧杯(装有热水)、试管
(1)以浓氨水和生石灰为原料,用如下装置为发生装置,可制取少量氨 气.已知:NH3•H2O+CaO═Ca(OH)2+NH3↑.
①生石灰应该装在B(填A或B).
②试从电离平衡角度分析该实验中氨气逸出的原因: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溶液中OH-浓度增大,使NH3+H2O?NH4++OH-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NH3逸出
③现要用试管和必要实验用品收集一试管氨气,请在C处补充相应收集装置.
(2)化学兴趣小组用氨水与硝酸银溶液配制好银氨溶液后,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但部分同学实验时间长,且效果不明显.影响乙醛银镜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请你完成如下猜想:
①猜想:因素一:银氨溶液的pH大小;
因素二:水浴加热的条件.
②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因素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提供试剂:乙醛、2%稀氨水、0.25mol/L NaOH溶液、盐酸、2% AgNO3溶液
实验用品:烧杯(装有热水)、试管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及结论 (步骤1只写现象) |
1 | 在A、B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此时制得pH均约为8的银氨溶液. | 先生成白色沉淀 后沉淀溶解 |
2 | 往A、B试管加入3滴乙醛,然后在A试管中加1滴NaOH溶液;振荡后将两支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 | 若A试管比B试管出现的银镜时间短、光亮,则则溶液pH大 反应速率快; 若A试管比B试管出现的银镜时间长,则则溶液pH大 反应速率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