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某溶液可能含有NH4+、Fe3、Fe2+、Na+,Cl-、SO42-、CO32-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SO42-离子一定存在,CO32-离子一定不存在
B.原溶液中c(Fe3+)=0.4mol•L-1
C.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Na+一定存在,且c(Na+)≥0.6mol•L-1
D.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氯水,再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成血红 色,则含有Fe2+

分析 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molNH4+,产生的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3.2g固体为三氧化二铁,氧化铁的物质的量=$\frac{3.2g}{160g/mol}$=0.02mol,则原溶液中含有0.04mol铁元素,可能为Fe3+、Fe2+,原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和盐酸溶液过滤得到23.3g 沉淀为硫酸钡沉淀,滤液中加入硝酸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沉淀,硫酸钡的物质的量$\frac{2.33g}{233g/mol}$=0.01mol,原溶液中含有0.01mol硫酸根离子,加入盐酸氯离子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由于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根据溶液电中性判断是否存在氯离子.

解答 解:A.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molNH4+,0.02molSO42-,0.04molFe3+、Fe2+中的一种,当铁元素全部为亚铁离子时,阳离子所带电荷的物质的量最小,所以正电荷物质的量最少为:0.04mol×2+0.02mol=0.1mol,而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2mol×2=0.04mol,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溶液中一定存在NH4+、Cl-、SO42-离子一定存在,CO32-离子一定不存在,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0.02mol铁元素,无法判断存在的是铁离子或者亚铁离子,故B错误;
C.A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H4+、Cl-、SO42-离子一定存在,钠离子是否存在不能确定,故C错误;
D.检验亚铁离子时,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KSCN溶液,此时溶液现象必须是无色,然后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2+,否则如果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示红色,则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流程中的试剂、发生的反应及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溶液电中性判断氯离子存在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工业上“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I.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在B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城编号).
A.高温      B.低温        C.任何温度
(2)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5mol/(L•min).
(3)该反应的平街常数K=0.5(L/mol)2
(4)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虚线I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教为K,虚线I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盛线II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KK=K2>K1
II.己知25℃时,乙酸和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2表:
物质的化学式CH3COOHHCO3
电离平衡常数K=1.8×10-5K1=4.3×10-7K2=5.6×10-11
(1)用饱和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若已知CH3COONH4溶液pH=7,则NH4HCO3溶液显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 2 ) 25℃时,在0.lmol/L乙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HCO3,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混合液的
pH=6,那么混合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18;该混合溶液中的两种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