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金属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在C的水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红色.(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Fe,BFe3O4;
(2)写出C溶液和A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3)写出由F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分析 在C的水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红色,则C含有Fe3+,A为金属单质,A与氯气反应生成C,则A为Fe,C为FeCl3,C与A反应生成D,则D为FeCl2,D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F为Fe(OH)2,F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反应生成E为Fe(OH)3,铁与水高温下反应生成B为Fe3O4,C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E,符合转化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 解:在C的水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红色,则C含有Fe3+,A为金属单质,A与氯气反应生成C,则A为Fe,C为FeCl3,C与A反应生成D,则D为FeCl2,D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F为Fe(OH)2,F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反应生成E为Fe(OH)3,铁与水高温下反应生成B为Fe3O4,C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E,符合转化关系,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为Fe,B为Fe3O4,
故答案为:Fe;Fe3O4;
(2)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故答案为:2Fe3++Fe=3Fe2+;
(3)氢氧化亚铁被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本题的突破口为C和E,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 |
B. | 高温高压有利于N2和H2转化为NH3:N2(g)+3H2(g)?2NH3(g);△H<0) | |
C. | 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逸出 | |
D. | 氨水应密闭保存于低温处 |
5.科学家在对原子核进行显微解剖时,发现了一种氟的同位素299F,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是( )
A. | 9 | B. | 20 | C. | 29 | D. | 38 |
2.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烷高温分解 | B. | 甲烷能发生加聚反应 | ||
C. | 甲烷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 D. | 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构型 |
9.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从理论上讲,下列操作不利于工业合成氨的是( )
A. | 升高温度 | B. | 增大压强 | C. | 使用催化剂 | D. | 定时分离出氨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饮用水就是纯水,是纯净物 | |
B. | 有机食品,就是有机合成的食品 | |
C. | 将化工厂的烟囱建高,不能缓解大气污染 | |
D. | 燃煤时,鼓入过量的空气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
6.常温下,一定体积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一定体积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c(Na+)═10-3mol/L | B. | 溶液中 c(R2-)>c(Na+)>c(H+)>c(OH-) | ||
C. | 溶液中 c(R2-)+c(OH-)+c(HR-)═c(Na+)+c(H+) | D. | 溶液中 2c(R2-)+c(HR-)═c(Na+) |
4.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
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K1•K2(用K1、K2表示).
(3)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1)分别为0.8、0.1、0.3、0.15,则此时v正>v逆(填“>”、“=”或“<”).
(4)反应①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
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温度:T1>T2>T3
B.正反应速率:v(a)>v(c),v(b)>v(d)
C.平衡常数:K(a)>K(c),K(b)=K(d)
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所示:
化学反应 | 平衡 常数 | 温度/℃ | ||
500 | 700 | 800 | ||
①2H2(g)+CO(g)?CH3OH(g) | K1 | 2.5 | 0.34 | 0.15 |
②H2(g)+CO2(g)?H2O(g)+CO(g) | K2 | 1.0 | 1.70 | 2.52 |
③3H2(g)+CO2(g)?CH3OH(g)+H2O(g) | K3 |
(1)反应②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K1•K2(用K1、K2表示).
(3)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1)分别为0.8、0.1、0.3、0.15,则此时v正>v逆(填“>”、“=”或“<”).
(4)反应①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
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温度:T1>T2>T3
B.正反应速率:v(a)>v(c),v(b)>v(d)
C.平衡常数:K(a)>K(c),K(b)=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