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已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A$→_{一定条件}^{+X}$ B$→_{一定条件}^{+X}$ 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若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B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则X为O2 | |
B. | 若X是生活中常见的过渡金属,A是黄绿色气体,则B→C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 |
C. | 若C是一种酸式盐,则X一定是CO2 | |
D. | A既可以为金属单质,也可以为非金属单质 |
分析 由反应的转化关系可知A可与X连续反应,如A为金属,应为变价金属,如X为氧气,则A可为变价非金属或Na,图中转化关系可符合铝三角的转化,或为多元弱酸对应的盐,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若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B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A为S,B为SO2,C为SO3,故A正确;
B.若X是生活中常见的过渡金属,A是黄绿色气体,X为Fe,A为Cl2,B为FeCl3,C为FeCl2,则B→C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故B正确;
C.若C是一种酸式盐,则A为氢氧化钠,X可为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C是亚硫酸氢钠或碳酸氢钠,故C错误;
D.A可为Na,X为O2,也可为S等,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无机物的推断,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转化关系的应用,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主要考查物质连续反应的特征应用,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一定量的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整个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②点之前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ClO- | |
B. | ③点所示溶液中:c(Na+)=c(Cl-)+c(ClO-) | |
C. | 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可以用pH试纸测得 | |
D. | 曲线起点处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
7.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关于乙烯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与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 B. | 分子中存在C≡C | ||
C. |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D. | 分子中存在C=O |
14.下列金属可用来与稀硫酸反应制备H2的是( )
A. | Mg | B. | Ag | C. | Cu | D. | Fe |
4.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温度高于25℃ | |
B. | 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是1.0×10-10 mol•L-1 | |
C. | 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 | |
D. |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该溶液恰好呈中性 |
1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实现让金坛“天更蓝,水更清”目标的是( )
A. | 回收废旧电池 | |
B. | 将工厂烟囱加高,减少周围大气污染 | |
C. | 开发利用氢能源 | |
D. |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
8.有机分子中,当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例如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其中带“*”的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当此有机物分别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分子中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 | 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 B. | 与NaOH水溶液反应 | ||
C. | 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反应 | D. | 与银氨溶液作用发生银镜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