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CaSO4、NH3、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Ⅱ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操作Ⅲ中盛装CaCO3的仪器是坩埚(填名称).
(2)X物质为NH3(填化学式,下同),Y物质为CO2,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有NH3,CO2.
(3)图1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制氨气的是甲(填序号).
(4)该化学小组组装了如图2所示装置来探究NH3的还原性.用酒精灯加热C处硬质试管一段时间后,将(3)中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入C,过一会撤去C处酒精灯.若实验过程中F处铜片没有任何变化,D中无明显现象,只观察到C中黑色粉末变红,则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
若实验过程中C中只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F处铜片逐渐溶解,则:
①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红棕色气体.②F中铜片逐渐溶解的原因是从E中出来的气体含有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使铜片溶解.
分析 硫酸钙溶液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适量的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氨水、硫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铵溶液,经过过滤分离得到碳酸钙沉淀再煅烧生成生石灰,而旅游硫酸铵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铵晶体,
(1)从硫酸铵溶液中获得硫酸铵晶体,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固体物质加热,把固体放在坩埚中;
(2)中性条件下CO2的溶解度很小,但是氨气易溶于水,得到的碱性溶液易和二氧化碳反应,能把CaSO4完全转化为CaCO3;
(3)根据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原理及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实验安全等进行分析判断;
(4)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气被氧化成氮气或一氧化氮等,根据F处铜片没有任何变化、D中无明显现象、只观察到C中黑色粉末变红,可知,该反应的产物应为氮气和铜等,若实验过程中C中只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F处铜片逐渐溶解,则产物为铜和一氧化氮,D中一氧化氮遇空气生成二氧化氮,F中二氧化氮遇水生成硝酸,硝酸能溶解铜,据此答题.
解答 解:硫酸钙悬浊液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适量的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氨水、硫酸钙悬浊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铵溶液,经过过滤分离得到碳酸钙沉淀再煅烧生成生石灰,而旅游硫酸铵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铵晶体;
(1)由分析知:B为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铵溶液,分离二者的实验操作应为:过滤,滤液硫酸铵溶液,使硫酸铵在溶液中析出的方法为:先加热制成饱和溶液
(蒸发浓缩)再降温冷却,结晶析出(冷却结晶),过滤;酸钙为固体,高温加热或煅烧固体,应把固体放在坩埚中,故盛放碳酸钙所用的仪器是坩埚,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坩埚;
(2)中性条件下CO2的溶解度很小,但是氨气易溶于水,得到的碱性溶液易和二氧化碳反应,能把CaSO4完全转化为CaCO3,往CaSO4悬浊液中加入NH3后,发生反应如下:CaSO4+2NH3+2H2O?Ca(OH)2+(NH4)2SO4,向其中加入CO2可以生成CaCO3,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有利于(NH4)2SO4的生成,则X为NH3,Y为CO2;根据反应流程得知:工艺流程中生成NH3和CO2,也需要使用NH3和CO2,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有NH3,CO2;
故答案为:NH3;CO2; NH3,CO2;
(3)甲:氯化铵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但氨气和氯化氢一冷却马上又可以化合成氯化铵,这个方案很难制氨气;
乙:氨水中存在平衡关系:NH3+H2O═NH3•H2O═NH4++OH-,加热浓氨水,氨气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逸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以制取氨气;
丙: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后加热可以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可以制取氨气;
丁:利用CaO与H2O剧烈反应,生成Ca(OH)2,放出大量热,促进NH3•H2O的分解及NH3的挥发逸出,又由于Ca(OH)2是强碱,也促进NH3•H2O的分解及NH3的挥发逸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可以制取氨气,
故答案为:甲;
(4)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气被氧化成氮气或一氧化氮等,根据F处铜片没有任何变化、D中无明显现象、只观察到C中黑色粉末变红,可知,该反应的产物应为氮气和铜等,反应的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若实验过程中C中只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F处铜片逐渐溶解,则产物为铜和一氧化氮,D中一氧化氮遇空气生成二氧化氮,F中二氧化氮遇水生成硝酸,硝酸能溶解铜,所以①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红棕色气体,②F中铜片逐渐溶解的原因是从E中出来的气体含有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使铜片溶解,
故答案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出现红棕色气体;从E中出来的气体含有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使铜片溶解.
点评 本题为工艺流程题,涉及原料、产品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检验、气体的制备等.做题时要充分利用所给的信息,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依据性的推测、计算,难度较大.
A. |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 B. |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 | ||
C. |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 D. |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
A. | 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 | |
B. | 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 | |
C. | 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4:5:4:6 | |
D. | 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 |
温度/℃ | 700 | 800 | 830 | 1 000 | 1 200 |
平衡常数 | 0.4 | 0.6 | 1.0 | 1.1 | 1.6 |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c(D)}{c(A)×c(B)}$,△H>0(填“<”、“>”或“=”);
②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60mol的B,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75%.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A气体,平衡向右移动(填“左”、“右”或“不移动”).平衡时A的转化率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