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1)在①NaCl ②CH3COONa ③NH4Cl三种盐溶液中,常温下呈酸性的是③(填序号,下同),呈中性的是①,呈碱性的是②.(2)氯化铁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配制氯化铁溶液时滴加少量盐酸的作用是抑制氯化铁的水解.
分析 (1)NaCl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NH4Cl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
(2)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配制溶液时应防止水解生成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
解答 解;(1)①NaCl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②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③NH4Cl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③;①;②;
(2)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配制溶液时应防止水解生成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则应加入盐酸,
故答案为:Fe3++3H2O?Fe(OH)3+3H+;抑制氯化铁的水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pH的酸碱性、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可产生水煤气,以此产物为原料可生产多种产品.
(1)已知:C(s)+H2O(g)?CO(g)+H2(g)△H=+131.3kJ/mol,达到平衡后,体积不变时,能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是AD.
A.升高温度B.增加碳的用量C.加入催化剂D.用储氢金属吸收H2
(2)某些合金可用于储存氢,金属储氢的原理可表示为:M(s)+xH2(g)?MH2(s)△H<0(M表示某种合金).如图1表示温度分别为T1、T2时,最大吸氢量与氢气压强的关系,则T1<T2(填“<”、“>”或“=”).
(3)某温度下,在2L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CO和2molH2混合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表:
反应在前10min的平均速率v(H2)=0.015mol•L-1•min-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1%.
(4)CO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生成金属单质和CO2,如图2是四种金属氧化物被CO还原时1g[$\frac{c(CO)}{c(C{O}_{2})}$)]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
①其中最易被还原的金属氧化物是Cu2O(填化学式).
②700℃时CO还原Cr2O3反应中的平衡常数k=10-12.
(5)水煤气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N2(g)+3H2(g)?2NH3(g),△H=-92.4kJ•mol-1.如图3为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实验,N2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使用催化剂.
②实验Ⅲ比实验Ⅰ的温度要高,其它条件相同,请在图4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NH3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6)饮用水中的NO3-主要来自于NH4+,已知在微生物作用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5.请写出1molNH4+(aq)的热化学方程式NH4+(aq)+2O2(g)═2H+(aq)+H2O(l)+NO3-(aq),△H=-346 kJ/mol.
(1)已知:C(s)+H2O(g)?CO(g)+H2(g)△H=+131.3kJ/mol,达到平衡后,体积不变时,能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是AD.
A.升高温度B.增加碳的用量C.加入催化剂D.用储氢金属吸收H2
(2)某些合金可用于储存氢,金属储氢的原理可表示为:M(s)+xH2(g)?MH2(s)△H<0(M表示某种合金).如图1表示温度分别为T1、T2时,最大吸氢量与氢气压强的关系,则T1<T2(填“<”、“>”或“=”).
(3)某温度下,在2L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CO和2molH2混合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表:
时间(min)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压强比($\frac{{P}_{后}}{{P}_{前}}$) | 0.98 | 0.90 | 0.78 | 0.66 | 0.66 | 0.66 |
(4)CO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生成金属单质和CO2,如图2是四种金属氧化物被CO还原时1g[$\frac{c(CO)}{c(C{O}_{2})}$)]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
①其中最易被还原的金属氧化物是Cu2O(填化学式).
②700℃时CO还原Cr2O3反应中的平衡常数k=10-12.
(5)水煤气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N2(g)+3H2(g)?2NH3(g),△H=-92.4kJ•mol-1.如图3为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实验,N2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使用催化剂.
②实验Ⅲ比实验Ⅰ的温度要高,其它条件相同,请在图4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NH3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6)饮用水中的NO3-主要来自于NH4+,已知在微生物作用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5.请写出1molNH4+(aq)的热化学方程式NH4+(aq)+2O2(g)═2H+(aq)+H2O(l)+NO3-(aq),△H=-346 kJ/mol.
3.下列离子组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所给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选项 | 离子组 | 加入试剂(溶液) | 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 | SO42-、Fe2+、NO3-、K+ | K3[Fe(CN)6] | 3Fe2++2[Fe(CN)6]3-=Fe3[Fe(CN)6]2↓ |
B | Na+、Fe3+、I-、ClO- | HCl | ClO-+H+=HClO |
C | Ba2+、Al3+、Cl-、H+ | 少量NaOH | Al3++3OH-=Al(OH)3↓ |
D | S2O32-、Na+、Cl-、SO32-、K+ | 过量硫酸 | 2S2O32-+2H+=SO42-+3S↓+H2O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0.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A. | 用氨水鉴别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 | |
B. | 用二氧化碳鉴别CaCl2溶液和NaCl溶液 | |
C. | 用铁片鉴别稀H2SO4和浓H2SO4 | |
D. | 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NaHCO3溶液和Ca(OH)2溶液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s区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 B. | p区元素全部都是非金属元素 | ||
C. | d区、ds区和f区由副族元素组成 | D. | s区和p区由主族和0族元素组成 |
8.下列粒子半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 Na+<Mg2+<Al3+<K+ | B. | S2->Cl->K+>Ca2+ | ||
C. | O2->S2->Cl->Br- | D. | F->Li+>Na+>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