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粒绿
豆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2)金属钠失火时,应该用 灭火。
(3)过氧化钠可用作潜水艇的供养剂,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是因为玻璃中含 (填化学式),刻蚀玻璃常用的试剂是氢氟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制取水泥和陶瓷的共同原料是 。
(1)D (1分) (2)砂子 1分(3)2Na2O2+2CO2=2Na2CO3+O2 (2分)
(4)SiO2 (1分) SiO2+4HF=SiF4↑+2H2O (2分) (5)黏土 (1分)
解析试题分析:(1)因煤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而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故选D。
(2)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钠与过氧化钠均和水反应,过氧化钠也能和CO2反应,所以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或CO2扑灭,应该用沙子扑灭。
(3)过氧化钠能吸收是正确和CO2生成氧气,可用作潜水艇的供养剂,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4)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很强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塞和瓶口粘合在一起而不易打开,所以不能用玻璃塞,应该用橡皮塞;氢氟酸能溶解玻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5)制造水泥的原料是粘土和石灰石,制造陶瓷的原料是粘土,所以制取水泥和陶瓷的共同原料是粘土。
考点:考查钠和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酸盐产品原料的判断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②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 |
③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
按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①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 ;
③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治炼金属锰。
①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后的H2O2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有一种细菌在酸性水溶液、氧气存在下,可以将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含少量杂质SiO2)氧化成硫酸盐。运用该原理生产铜和绿矾(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 Fe2+ | Cu2+ | Fe3+ |
开始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 | 7.6 | 4.7 | 2.7 |
完全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 | 9.6 | 6.7 | 3.7 |
(1)加入CuO将溶液的pH调节到约为4,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该操作的原因 。
(2)写出能实现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
(3)试剂b为 。
(4)欲从滤液中获得绿矾晶体,操作Ⅰ应为浓缩、 、 。
(5)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两种方法的沉淀池中均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沉淀池含800.00 mol NH3的水溶液质量为54.00 kg,向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至反应完全,过滤,得到滤液31.20kg,则NH4HCO3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
(3)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氨要循环使用,但不需要补充,在母液中加生石灰前先要加热的原因是 ___ 。
(4)根据联碱法中从滤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_(选填编号)。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能增大NH4+的浓度,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能提高Na+的浓度, 使NaHCO3结晶析出
d.通入氨气能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5)联碱法相比于氨碱法,氯化钠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Ⅰ,联碱法的另一项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沉淀池析出的晶体含有NaCl杂质,某同学在测定其NaHCO3的含量时,称取5.000g试样,配制成100mL溶液,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测定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 待测液(mL) | 0.6000mol/L盐酸溶液的体积(mL) | |
初读数 | 终读数 | ||
第一次 | 20.00 | 1.00 | 21.00 |
第二次 | 20.00 | 如右图Ⅰ | 如右图Ⅱ |
①第二次滴定,从图Ⅰ图Ⅱ显示消耗的盐酸溶液体积为 。
②该实验测定NaHCO3含量的计算式为ω(NaHCO3)= 。
③该同学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产生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编号)。
a.待测液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滴定至变橙色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c.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 mL进行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