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d位于p区,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为
(2)直线分子b2a2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3:2.
(3)b、c、d形成的双核粒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有CO、N2、CN-、C22-(填粒子符号,任写一对),c第一电离能大于d的原因是N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处于半满状态,是一种稳定结构,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更多.
(4)在相同条件下,bd2与gd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SO2(填化学式);gd2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该分子的VSPR模型名称为平面三角形.
(5)f分别与e、i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熔点较高的是NaF(填化学式),理由是NaF的晶格能大于NaCl.
(6)h的晶胞结构图及二维平面晶体示意图如下,其中h原子半径为r,列式表示h原子在晶胞的空间利用率$\frac{\sqrt{2}π}{6}$(不要求计算结果).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F,f为Na,g为S,h为Cu,i为Br,
(1)氧元素位P区,是8号元素,据此画电子排布图;
(2)C2H2中C、H之间有一个单键,C、C之间为参键,其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
(3)b、c、d形成的双核粒子为CO、NO、N2、O2、CN-、C22-,等电子体为价电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的微粒,据此判断,N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处于半满状态,是一种稳定结构;
(4)二气化碳是非极性分子,二氧化硫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溶解性,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判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分子的VSPR模型;
(5)根据晶格能大小可以判断NaCl和NaF的熔点高低;
(6)根据空间利用率=$\frac{晶胞中所含原子总体积}{晶胞体积}$×100%进行计算.

解答 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F,f为Na,g为S,h为Cu,i为Br,
(1)氧元素位P区,是8号元素,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p;;     
(2)C2H2中C、H之间有一个单键,C、C之间为参键,其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所以C2H2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3:2,
故答案为:3:2;
(3)等电子体为价电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的微粒,b、c、d形成的双核粒子为CO、NO、N2、O2、CN-、C22-,其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CO、N2、CN-、C22-,N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处于半满状态,是一种稳定结构,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更多,所以N第一电离能大于O,
故答案为:CO、N2、CN-、C22-;N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处于半满状态,是一种稳定结构,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更多;
(4)二气化碳是非极性分子,二氧化硫是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所以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更大,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frac{6+0}{2}$=3,所以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分子的VS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SO2;sp2;平面三角形;
(5)由于NaF的晶格能大于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故答案为:NaF;NaF的晶格能大于NaCl;
(6)铜的晶胞中含有铜原子数为8×$\frac{1}{8}$$+6×\frac{1}{2}$=4,其中铜原子半径为r,则铜原子体积为$\frac{4}{3}π{r}^{3}$,根据晶胞的结构图,晶胞的面对角线的长度为4r,所以晶胞的边长为$2\sqrt{2}$r,所以晶胞的体积为($2\sqrt{2}r$)3,所以铜晶胞中原子空间利用率=$\frac{晶胞中所含原子总体积}{晶胞体积}$×100%=$\frac{4×\frac{4}{3}π{r}^{3}}{({2\sqrt{2}r)}^{3}}$×100%=$\frac{\sqrt{2}π}{6}$,
故答案为:$\frac{\sqrt{2}π}{6}$.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元素周期表、等电子体、电离能、杂化轨道、核外电子排布、晶胞计算、晶体的性质等,比较全面考查物质结构主干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晶胞计算为易错点,注意掌握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异常原因,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TiCl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2FeTiO3(s)+7Cl2(g)+6C (s)$\stackrel{900℃}{?}$2TiCl4 (g)+2FeCl3(g)+6CO(g)-Q (Q>0)
(1)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若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有ac.(选填编号)
a.加压           b.加入碳         c.升温          d.及时移走CO
(2)若上述反应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c.(选填编号)
a.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b.炉内FeTiO3与TiCl4 的质量比保持不变
c.反应的热效应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内,n(FeTiO3消耗:n(FeCl3生成=1:1
(3)上述反应中所有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l>C>O;其中不属于同周期又不属于相邻族的两元素形成非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可以判断这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4)上述反应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共占据4个原子轨道,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它形成的固态单质中只含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则该单质属于原子晶体.
(5)为方便获得氯气,工业制TiCl4厂可以和氯碱厂进行联合生产.CO可合成甲醇,若不考虑损失,上述联合生产在充分利用各种副产品的前提下,合成192kg甲醇,至少需补充H25000mol.
13.在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DMTO)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DMTO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烯烃化三个阶段.
(1)煤的气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煤的气化的主要反应C+H2O(g)$\frac{\underline{\;高温\;}}{\;}$CO+H2
(2)煤的液化:下表中有些反应是煤液化过程中的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
500℃700℃
①2H2(g)+CO(g)?CH3OH(g)△H1=a kJ•mol-1 2.50.2 
②H2(g)+CO2(g)?H2O(g)+CO(g)△H2=b kJ•mol-1 1.0 2.3
③3H2(g)+CO2 (g)?CH3OH(g)+H2O(g)△H3=c kJ•mol-1 K34.6
①a<0(填“>”、“<”、“=”),c与a、b之间的定量关系为c=a+b.
②K3=2.5,若反应③是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巾进行(500℃)的,测得某一时刻体系内H2、CO2、CH3OH、H2O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2mol、10mol、10mol,则此时CH3OH的生成速率>(填“>”、“<”、“=”) CH3OH的消耗速率.
(3)烯烃化阶段:如图l是某工厂烯烃化阶段产物中乙烯、丙烯的选择性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选择性:指生成某物质的百分比,图中I、Ⅱ表示乙烯,Ⅲ表示丙烯).

①为尽可能多地获得乙烯,控制的生产条件为530℃、0.1Mpa.
②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2CH3OH(g)?CH2=CH2(g)+2H2O(g)在压强为P1 时,产物水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t0 时刻,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为10%,此时甲醇乙烯化的转化率为85.7%(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在t1 时刻将容器容积快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请在图中绘制出此变化发生后至反应达到新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与时问的关系图.
7.实验室从含碘废液中测定I-的含量以及碘的回收过程如下:
I.含碘废液中I-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量取25.00ml废液于25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ml2mol/LH2SO4溶液和10ml20%NH4Fe(SO42•12H2O溶液,摇匀,小火加热蒸发至碘完全挥发,取下锥形瓶冷却后,加入10ml2mol/LH2SO4,加入几滴二苯胺磺酸钠(用作指示剂),用0.0250mol/L标准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到终点.重复3次,数据记录见下表:(已知反应:①2Fe3++2I-=2Fe2++I2②6Fe2++Cr${\;}_{{2}_{\;}}$O72-+14H+=6Fe3++2Cr3++7H2O)
Ⅱ.碘的回收
    取250ml含碘废液于烧杯中,加入按上述计算所需的Na2S2O3溶液,并将饱和CuSO4溶液在不断搅拌下滴加到废液中,加热至70°C左右完全反应生成CuI沉淀.过滤,得到的CuI沉淀按如图1进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从分液漏斗中逐滴加浓硝酸(注意滴液的速度),完全反应后,通过减压过滤,得到粗碘固体产品和抽滤液,然后按图2进行粗碘的提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2实验装置中烧瓶的作用冷凝升华的碘单质,防止扩散到烧杯外.
(2)某同学欲配置200ml2mol•L-1的H2SO4,配制方法合理的是C
A.在200ml1mol•L-1的H2SO4中加入22.4L标准状况下的SO2
B.向100ml4mol•L-1的H2SO4中加入100ml水
C.取5mol•L-1的H2SO480.0ml,加水至200ml
D.将16gNaOH固体加入到5ml2mol/LH2SO4溶液中
(3)在盛有废液的锥形瓶中先加入5ml2mol/LH2SO4的目的是为了抑制Fe3+的水解.
(4)根据滴定的有关数据,计算该废液中I-的含量14.94g•L-1
(5)写出图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I+8HNO3=2Cu(NO32+4NO2↑+I2+4H2O.
(6)按图2装置进行粗碘提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升华法,a、b为冷凝水进出口,其中a(填“a“或”b“)接水龙头,最终能得到较多较高纯度的单质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量碳铁合金的含碳量,提出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Ⅰ:含碳铁合金粉末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用下列装置(加持装置省略)既可检验产物中除CO2外混合气体的成分,又可通过测量CO2的质量来计算合金的含碳量.

(1)合金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生成SO2的反应中,做还原剂的物质时C、Fe.(填化学式)
(2)为实现实验目的,上述仪器正确的连接顺序(按气流方向)为:混合气体→(  )(  )→(  )(  )→(  )(  )→(a)(b)→(  )(  )→(  )(  )→(k)(l).
(3)装置E中所装药品为A(填字母序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A、碱石灰   B、无水氯化钙   C、浓硫酸
(4)若能观察到F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色,装置G中的白色粉末变蓝色的现象,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
(5)实验后最终测量的含碳量偏低.某同学猜测混合气体中有可能含有CO,在G后增加一个装置即可验证他的猜测.请简要说明验证这个猜测所需装置及药品和具体实验现象G装置后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有CO,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不含有CO.
方案Ⅱ:称取粉末状样品8.5g,加入某浓度的稀硫酸100mL,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然后继续往样品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100mL,充分反应后又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则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18%.(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方案Ⅲ:利用灼烧法使合金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合金质量会减轻从而计算含碳量,但是他们将一定量的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灼烧时铁和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而使剩余固体质量增加,碳与氧气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而使固体质量减小,但合金中含铁多碳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