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根据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 |
B. | 空气、水、煤、天然气均为可再生资源 | |
C. | 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 |
D. | 在火力发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分析 A、氢气是一种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
B、水、煤、天然气是化石能源;
C、镁条燃烧时发光、放热;
D、煤炭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解答 解:A、氢气是一种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属于二次能源,故A正确;
B、水、煤、天然气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故B错误;
C、镁条燃烧时发光、放热,即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C正确;
D、在火力发电时,煤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煤炭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题目较为简单,注意镁条燃烧时发光、放热,即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 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 H++2NO3-═Cu2++2 NO↑+H2O | |
B. | NaOH溶液与足量的Ca(HCO3)2溶液反应:2HCO3-+2OH-+Ca2+═CaCO3↓+2H2O | |
C. | 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在溶液中的反应:2Fe2++2Br-+2Cl2═2Fe3++Br2+4Cl- | |
D. | 氨水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2NH3•H2O+SO2═2NH4++SO32-+H2O |
14.如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若25<t1<t2,则α>(填“<”“>”或“=”)1×10-14.
温度/℃ | 25 | t1 | t2 |
水的离子积常数 | 1×10-14 | α | 1×10-12 |
1.以钴酸锂(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工业上常以β-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MgO、CaO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锂,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
②Li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氧化物形式表示LiAlSi2O6的组成:Li2O•Al2O3•4SiO2;
(2)反应Ⅱ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除去反应Ⅰ中过量的H2SO4,控制pH使Fe3+、Al3+完全沉淀;
(3)写出反应Ⅲ中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Ca2++CO32-═CaCO3↓;
(4)洗涤所得Li2O3沉淀要使用热水(选填“热水”或“冷水”),你选择的理由是Li2CO3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小,用热水洗涤可减少Li2CO3的损耗;
(5)电解熔融氯化锂生产锂时,阳极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少量氧气,原因是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产生O2.
已知:①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 | Fe(OH)3 | Al(OH)3 | Mg(OH)2 |
开始沉淀pH | 2.7 | 3.7 | 9.6 |
完全沉淀pH | 3.7 | 4.7 | 11 |
温度/℃ | 0 | 10 | 20 | 50 | 75 | 100 |
Li2CO3的溶解度/g | 1.539 | 1.406 | 1.329 | 1.181 | 0.866 | 0.728 |
(2)反应Ⅱ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除去反应Ⅰ中过量的H2SO4,控制pH使Fe3+、Al3+完全沉淀;
(3)写出反应Ⅲ中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Ca2++CO32-═CaCO3↓;
(4)洗涤所得Li2O3沉淀要使用热水(选填“热水”或“冷水”),你选择的理由是Li2CO3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小,用热水洗涤可减少Li2CO3的损耗;
(5)电解熔融氯化锂生产锂时,阳极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少量氧气,原因是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产生O2.
11.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非金属性:Y>Z | |
B. | 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 |
C. | 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 |
D. | 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
16.下列各组中属于同素异形体关系的是( )
A. | ${\;}_{19}^{40}K$与${\;}_{20}^{40}Ca$ | B. | T2O与H2O | ||
C. | ${\;}_{19}^{40}K$与${\;}_{19}^{39}K$ | D. | 金刚石与石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