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Na+、K+、Mg2+、SO42- | B. | Ba2+、Na+、NO3-、HCO3- | ||
C. | Na+、K+、S2-、CO32- | D. | Na+、S2- ClO-、Cl- |
分析 强碱溶液中含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Mg2+、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Ba2+、OH-、HCO3-结合生成沉淀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S2- 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节能减排是当下环境保护的重点.
(1)将CO和气态水通入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
应:CO (g)+H2O(g)?CO2(g)+H2(g),△H<0
800℃,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下表数据进行投料,达到平衡状态,K=l.0.
①从起始经过5min达到化学平衡时,用生成物C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CO2)=0.01mol/(L•min);平衡时,容器中CO的转化率为50%.
②如图表示上述反应在tl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则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或降低H2浓度或增大H2O(g)浓度.(写出一条)
(2)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反应:
CO(g)+l/2O2(g)?CO2(g)降低其浓度.
①某温度下,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在表中的空格处填写“>““<”或“=“.
②相同温度下,某汽车尾气中CO、CO2的浓度分别为l.0×10-5mol/L和1.0×l0-4mol/L.若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增加一个补燃器,不断补充O2并使其浓度保持为1.0×l0-4mol/L,则最终尾气中CO的浓度为1.1×10-6mol/L(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l0-9.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l0-4mol/L,则生成CaCO3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5.6×10-5mol/L.
(1)将CO和气态水通入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
应:CO (g)+H2O(g)?CO2(g)+H2(g),△H<0
800℃,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下表数据进行投料,达到平衡状态,K=l.0.
H2O | CO | CO2 | H2 | |
n/mol | 0.20 | 0.20 | 0 | 0 |
②如图表示上述反应在tl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则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或降低H2浓度或增大H2O(g)浓度.(写出一条)
(2)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反应:
CO(g)+l/2O2(g)?CO2(g)降低其浓度.
①某温度下,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在表中的空格处填写“>““<”或“=“.
容器编号 | c(CO)/mol•L-1 | c(O2))/mol•L-1 | c(CO2))/mol•L-1 | v(正)和v(逆)比较 |
Ⅰ | 2.0×10-4 | 4.0×10-4 | 4.0×10-2 | v(正)=v(逆) |
Ⅱ | 3.0×10-4 | 4.0×10-4 | 5.0×10-2 | v(正)>v(逆) |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l0-9.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l0-4mol/L,则生成CaCO3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5.6×10-5mol/L.
19.在一定条件下的恒温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 混合气体的压强 | |
B. | 混合气体的密度 | |
C. | 单位时间内生成0.5molA的同时,消耗1molC | |
D. | V(C正):V(D正)=2:1 |
6.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试剂:①KSCN溶液 ②NaOH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K3[Fe(CN)6]溶液.
(1)请完成下表: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安全瓶(或防止倒吸).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操作方法是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O2.
(4)[查阅资料】①Ag2O和粉末的Ag均为黑色;②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①Ag②Ag2O③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b(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AgNO3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实验拓展】另取2.0g AgNO3样品充分受热分解,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336mL,则样品中AgNO3的百分含量为85%.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试剂:①KSCN溶液 ②NaOH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K3[Fe(CN)6]溶液.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 溶液变(血)红色 | 存在Fe3+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③或④(填序号)溶液,振荡 | 紫红色褪去或产生蓝色沉淀 | 存在Fe2+ |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安全瓶(或防止倒吸).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操作方法是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O2.
(4)[查阅资料】①Ag2O和粉末的Ag均为黑色;②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①Ag②Ag2O③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操 作 | 现 象 |
a |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 黑色固体不溶解 |
b |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AgNO3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实验拓展】另取2.0g AgNO3样品充分受热分解,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336mL,则样品中AgNO3的百分含量为85%.
3.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 | 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 | |
B. | 若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 |
C. |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 |
D. | 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亚硫酸钠溶液与双氧水混合:SO32-+2H2O2=SO42-+2H2O+O2↑ | |
B. | 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Fe2++2ClO-+2H2O=Fe(OH)2↓+2HClO | |
C. | NH4HC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 |
D. |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