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stackrel{催化剂}{?}$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c(NO)(mol/L) | 1.00×10-3 | 4.50×10-4 | 2.50×10-4 | 1.50×10-4 | 1.00×10-4 | 1.00×10-4 |
c(CO)(mol/L) | 3.60×10-3 | 3.05×10-3 | 2.85×10-3 | 2.75×10-3 | 2.70×10-3 | 2.70×10-3 |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1.88×10-4mol•L-1•s-1.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5000.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C、D.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 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 (mol/L) | CO初始浓度 (mol/L)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
Ⅰ | 280 | 1.20×10-3 | 5.80×10-3 | 82 |
Ⅱ | 124 | |||
Ⅲ | 350 | 124 |
分析 (1)反应时体积减小的反应熵变大于0,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H-T△S<0分析;
(2)依据2s末的物质浓度变化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得到;
(3)2NO+2CO$\stackrel{催化剂}{?}$2CO2+N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平衡浓度,依据平衡常数的概念列式计算;
(4)提高NO转化率需要改变条件促使平衡正向进行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选项;
(5)根据实验目的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则应保证浓度相同,然后相同温度时比较催化剂比表面积,相同催化剂比表面积时比较温度.
解答 解:(1)因该反应2NO+2CO2=CO2+N2中气体减少,则△S<0,由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H-T△S<0,即该反应一定是放热才有可能自发进行,放热反应的△H<0,故答案为:<;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s内NO浓度的变化量为1.00×10-3-2.50×10-4=7.50×10-4,则υ(NO)=$\frac{7.5×1{0}^{-4}mol/L}{2S}$=3.75×10-4mol•L-1•s-1;
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υ(N2)=$\frac{1}{2}$υ(NO)≈1.88×10-4mol•L-1•s-1,
故答案为:1.88×10-4mol•L-1•s-1;
(3)分析图表数据可知,反应达到4s达到平衡状态,
2NO+2CO $\stackrel{催化剂}{?}$ 2CO2 +N2
起始量(mol/L) 1.00×10-3 3.60×10-3 0 4.5 0
变化量(mol/L) 9×10-49×10-4 9×10-4 4.5×10-4
平衡量(mol/L)1.00×10-4 2.70×10-3 9×10-4 4.5×10-4
依据平衡常数的概念得到平衡常数K=$\frac{c({N}_{2}){c}^{2}(C{O}_{2})}{{c}^{2}(NO){c}^{2}(CO)}$=$\frac{4.5×1{0}^{-4}×(9×1{0}^{-4})^{2}}{(1.00×1{0}^{-4})^{2}×(2.70×1{0}^{-3})^{2}}$=5000;
故答案为:5000;
(4)由化学反应及提高NO转化率可知,应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移动,该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逆向移动,缩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加压,则加压、降温使该反应平衡正移,
故答案为:C、D;
(5)因Ⅰ、Ⅱ比表面积不同,则应控制温度相同,所有浓度应控制相同来验证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Ⅱ、Ⅲ比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则所有浓度应控制相同来验证反应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
实验 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 (mol/L) | CO初始浓度 (mol/L)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
Ⅰ | ||||
Ⅱ | 280 | 1.20×10-3 | 5.80×10-3 | |
Ⅲ | 1.20×10-3 | 5.80×10-3 |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化学平衡等知识,并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化学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变化,同时又注重了对高考热点的考查,是较好的一道综合题,题目难度中等.
物质 |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环己醇 | 0.962g/cm3 | 25.9℃ | 160.8℃ | 20℃时水中溶解度为3.6g,可混溶于乙醇、苯 |
己二酸 | 1.360g/cm3 | 152℃ | 337.5℃ | 在水中的溶解度:15℃时1.44g,25℃时2.3g,易溶于乙醇、不溶于苯 |
Ⅰ.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6mL 50%的硝酸(密度为l.3lg/cm3),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mL环己醇.
Ⅱ.水浴加热三口烧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口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之间.
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一90℃水浴加热约10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所用50%的硝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0.4 mol/L.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平衡滴液漏斗与三口烧瓶内的气压,使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2)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使用时要从下口(填“上口”或“下口”)通入冷水.
(3)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NO2,防止污染空气,溶液上方倒扣的漏斗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
(4)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为使反应温度不致过高,必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
(5)进行该实验时要控制好环己醇的滴入速率,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否则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试列举两条可能的后果:反应液暴沸冲出冷凝管;放热过多可能引起爆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来不及被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
(6)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分别用冰水和苯洗涤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