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A、B是金属元素,C、D是非金属元素.
(1)A、B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2)A与C可形成化合物A2C,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C的低价氧化物通入D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4)A、B、C、D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S2->Cl->Na+>Al3+
(5)四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填元素符号)Na;非金属性最强的Cl.

分析 (1)短周期中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周期是2、3周期,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2)硫化钠是钠离子和硫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3)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一样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反之越大;
(5)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解答 解:(1)同一短周期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周期是2、3周期,A、B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A是金属钠,B是金属铝,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反应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2)Na与C可形成化合物Na2C,所以C显-2价,在该周期中,所以C是S碳元素,硫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C是S碳元素,则D是Cl,S的低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硫,通入Cl2的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
(4)硫离子和氯离子电子层数多,钠离子和铝离子电子层数少,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一样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反之越大,即S2->Cl->Na+>Al3+
故答案为:S2->Cl->Na+>Al3+
(5)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最强的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
故答案为:Na;Cl;

点评 本题是一道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综合知识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已知下表所示数据: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
乙醇-117.378.50.79
乙酸16.6117.91.05
乙酸乙酯-83.677.50.90
浓硫酸338.01.84
某学生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3:3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 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在一个30 mL的大试管中注入3 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3mL 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不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的原因是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随产物蒸出而大量损失,而且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5)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可以用用B洗涤.
A.乙醇          B.饱和食盐水
C.碳酸钠溶液  D.NaOH溶液.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