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在新能源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在加工时,一般掺杂微置的锎、硼、镓、硒等.
回答下列问題:
(1)二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已知高温下Cu2O比CuO更稳定,试从铜原子核外电子结构变化角度解释亚铜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亚铜离子核外电子处于稳定的全充满状态.
(2)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mol(SCN)2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4NA.类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 )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
(3)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在BF3•NH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4)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与石墨晶体相似,层间相互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
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和硬度都与金刚石相似,晶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frac{4×25}{(361.5×1{0}^{-10})^{3}{N}_{A}}$ g/cm3.(只要求列算式).
(5)如图是立方氮化硼晶胞沿z轴的投影图,请在图中圆球上涂“●”和画“×”分别标明B与N的相对位置.

分析 (1)Cu是29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Cu原子失去一个4s电子、一个3d电子生成二价铜离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二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半满、全满、全空时最稳定;
(2)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SCN分子中硫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C原子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N原子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SCN)2结构式为N≡C-S-S-C≡N,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π键;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
(3)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在BF3•NH3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B原子的杂化方式,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氮取子提供孤电子对;
(4)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与石墨晶体相似,层间相互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
立方氮化硼中,晶胞边长为361.5pm=361.5×10-10cm,晶胞体积=(361.5×10-10cm)3,该晶胞中N原子个数=8×$\frac{1}{8}$+6×$\frac{1}{2}$=4、B原子个数为4,立方氮化硼的密度=$\frac{\frac{M}{{N}_{A}}×4}{V}$;
(5)如图是立方氮化硼晶胞沿z轴的投影图,每个N原子被4个B原子共用、每个B原子被4个N原子共用.

解答 解:(1)Cu是29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Cu原子失去一个4s电子、一个3d电子生成二价铜离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二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半满、全满、全空时最稳定,二价铜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9、亚铜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亚铜离子核外电子处于稳定的全充满状态,所以较稳定,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亚铜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亚铜离子核外电子处于稳定的全充满状态;
(2)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SCN分子中硫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C原子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N原子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SCN)2结构式为N≡C-S-S-C≡N,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π键,则1mol(SCN)2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4NA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异硫氰酸熔沸点高于硫氰酸,故答案为:4NA;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
(3)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在BF3•NH3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所以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故答案为:sp3;孤电子对;
(4)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与石墨晶体相似,层间相互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
立方氮化硼中,晶胞边长为361.5pm=361.5×10-10cm,晶胞体积=(361.5×10-10cm)3,该晶胞中N原子个数=8×$\frac{1}{8}$+6×$\frac{1}{2}$=4、B原子个数为4,立方氮化硼的密度=$\frac{\frac{M}{{N}_{A}}×4}{V}$=$\frac{\frac{25}{{N}_{A}}×4}{(365.1×1{0}^{-10})^{3}}$g/cm3=$\frac{4×25}{(361.5×1{0}^{-10})^{3}{N}_{A}}$g/cm3
故答案为:分子间作用力;$\frac{4×25}{(361.5×1{0}^{-10})^{3}{N}_{A}}$;
(5)如图是立方氮化硼晶胞沿z轴的投影图,每个N原子被4个B原子共用、每个B原子被4个N原子共用,所以其图为,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计算能力,涉及晶胞计算、原子杂化方式判断、配位键及氢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点,难点是晶胞计算及(5)题,采用三视图确定N原子和B原子位置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氨的合成是最重要的化工生产之一.
Ⅰ.工业上合成氨用的H2有多种制取的方法:
①用焦炭跟水反应:C(s)+H2O(g)$\frac{\underline{\;高温\;}}{\;}$ CO(g)+H2(g);
②用天然气跟水蒸气反应:CH4(g)+H2O(g)$\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 CO(g)+3H2(g)
已知有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且方法②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方法②中反应的△H=+(a+3b-c) kJ/moL.

Ⅱ.在3个1L的密闭容器中,同温度下、使用相同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
3H2(g)+N2(g)$\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为:
容 器
反应物投入量3mol H2、2mol N26mol H2、4mol N22mol NH3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t58
平衡时N2的浓度(mol•L-1c13c2
(1)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3v(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甲容器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t>5min,表中c1>c2.(填“>”、“<”或“=”)
(3)用氨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g).工业生产时,原料气带有水蒸气.图2表示CO2的转化率与氨碳比$\frac{n(N{H}_{3})}{n(C{O}_{2})}$、水碳比$\frac{n({H}_{2}O)}{n(C{O}_{2})}$的变化关系.
①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最大的是Ⅲ.
②测得B点氨的转化率为30%,则x1=4.
Ⅲ.有人设想以N2和H2为反应物,以溶有A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造出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如图3所示.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8H++6e-=2NH4+,A是氯化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