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已知反应A(g)+3B(g)?2C(g)△H<O,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反应温度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B. |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C. |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D. |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分析 对于该正反应为放热的化学反应来说,降低温度,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注意△H<0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减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1)如图1是1mol NO2气体和1mol CO气体反应生成CO2气体和NO气体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O2(g)+CO(g)═CO2(g)+NO(g)△H=-234kJ•mol-1;
已知:N2 (g)+2NO2 (g)?4NO(g)△H=+292.3kJ•mol-1,
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 的△H=-760.3kJ•mol-1;
(2)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NO2和5molO2发生反应:4NO2(g)+O2(g)?2N2O5(g);已知体系中n(NO2)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_{2}{O}_{5})}{{c}^{4}(N{O}_{2}).c({O}_{2})}$,已知:K300℃>K350℃,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NO2的转化率为49.6%,若要增大NO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AD
A.降低温度 B.充入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C.再充入NO2 D.再充入4mol NO2和1mol O2
③图2中表示N2O5的浓度的变化曲线是C,用O2表示从0~500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0151mol•L-1•s-1.
(1)如图1是1mol NO2气体和1mol CO气体反应生成CO2气体和NO气体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O2(g)+CO(g)═CO2(g)+NO(g)△H=-234kJ•mol-1;
已知:N2 (g)+2NO2 (g)?4NO(g)△H=+292.3kJ•mol-1,
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 的△H=-760.3kJ•mol-1;
(2)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NO2和5molO2发生反应:4NO2(g)+O2(g)?2N2O5(g);已知体系中n(NO2)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t(s) | 0 | 500 | 1000 | 1500 |
n(NO2)(mol) | 20 | 13.96 | 10.08 | 10.08 |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NO2的转化率为49.6%,若要增大NO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AD
A.降低温度 B.充入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C.再充入NO2 D.再充入4mol NO2和1mol O2
③图2中表示N2O5的浓度的变化曲线是C,用O2表示从0~500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0151mol•L-1•s-1.
6.某有机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g,碱石灰增重6.6g,若该有机物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则该有机物样品可能是( )
A. | 乙醇 | B. | 1-丙醇 | C. | 丙酸 | D. | 丙三醇 |
3.为鉴定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鉴定实验步骤为: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③加热;④加入NaOH溶液;⑤加入过量的HNO3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②④③① | B. | ②③① | C. | ②④③⑤① | D. | ②⑤③① |
10.为检验Na2S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 BaCl2溶液 | B. | 稀盐酸、BaCl2溶液 | ||
C. | 稀硝酸、BaCl2溶液 | D. | 稀硫酸、BaCl2 |
7.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 CH3-CH=CH2和 | B. | 和 | ||
C. | 和 | D. | CH3-CH2-CH=CH2和CH2=CH-CH=CH2 |
4.已知如表所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
元素 | N | S | O | Si |
原子半径/10-10m | 0.75 | 1.02 | 0.74 | 1.17 |
A. | 0.80×10-10 m | B. | 1.10×10-10 m | C. | 1.20×10-10 m | D. | 0.70×10-10 m |
5.用0.1mol•L-1的盐酸滴定0.1mol•L-1的氨水,在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 | c(NH4+)>c(Cl-),c(OH-)>c(H+) | B. | c(NH4+)=c(C1-),c(OH-)=c(H+) | ||
C. | c(Cl-)>c(NH4+),c(OH-)>c(H+) | D. | c(C1-)>c(NH4+),c(H+)>c(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