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I.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二甲醚。已知:
①CO(g)+2H2(g)CH3OH(g) △H=-99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 △H=-24 kJ/mol
③CO(g)+H2O(g)H2(g)+CO2(g) △H=-41 kJ/mol
(1)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的△H=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将4.0molH2和4.0molCO充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5min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1/L,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25%。
①5min时CO的转化率=__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能提高 CH3OCH3平衡产率的有___________(填标号)。
A.分离出 CH3OCH3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改用高效催化剂
Ⅱ.液氨是一种良好的储氢物质
已知:2NH3(g)N2(g)+3H2(g) △H=+92.4 kJ/mol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在不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相同时间后,氨的转化率[a(NH3)]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用___________作催化剂时,氨气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最大。
(2)a点所代表的状态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3)c点时NH3的转化率高于b点时NH3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2kJ/mol 37.5% 1 AC Fe 是 b、c点反应均未达到平衡,c点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氨的转化率较高
【解析】
I. (1) ①×2+②,整理可得:4H2(g)+2CO(g)CH3OCH3(g)+H2O(g) △H=-222kJ/mol;
(2) ①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物质转化关系可知,反应产生CO2浓度为0.5mol/L,则反应消耗的CO的浓度也是1.5mol/L,由于反应开始时CO的浓度为4.0mol/L,所以5min时CO的转化率=(1.5mol/L÷4.0mol/L)×100%=37.5%;
②发生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假设平衡时产生二甲醚浓度为xmol/L,
c(始)(mol/L) 4.0 4.0 0 0
c(变) (mol/L) 3x 3x x x
c(平) (mol/L) 4.0-3x 4.0-3x x x
平衡时物质的总浓度c(总)= (4.0-3x)+(4.0-3x)+x+x=8.0-4x,测得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25%,所以=25%,解得x=1mol/L,所以该温度下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
③A.分离出 CH3OCH3,即减少了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二甲醚的产率,A正确;
B.将①×2+②+③,整理可得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H=-263kJ/mol,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CH3OCH3产率降低,B错误;
C.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H3OCH3的产率,C正确;
D.改用高效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对物质的产率物影响,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C;
Ⅱ.(1)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则反应中活化分子数越少,反应速率越慢,则氨气的分解速率最慢的反应中,氨气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即当Fe作催化剂时活化能最大;
(2)850°以后氨气的转化率不变,说明a点处于平衡状态;
(3) b、c点均未达到平衡,c点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氨气的转化率较高。
【题目】氧化二氯(C12O)是次氯酸的酸酐,用作氯化剂其部分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常温下,C12O是棕黄色刺激性气体。 熔点:-120.6℃;沸点2.0℃ | C12O不稳定接触一般有机物易爆炸;它易溶于水,同时反应生成次氯酸。 |
实验室制备原理2Na2CO3+H2O+2Cl22NaCl +2NaHCO3+ C12O, 现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制备少量C12O,并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若气体从左至右流动装置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每个装置限用一次)。
(3)装置F中盛装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
(4)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当D中收集适量液态物质时停止反应,设计简单实验证明B中残留固体中含有NaHCO3:___________。
(6)实验完成后取E中烧杯内溶液滴加品红溶液发现溶液褪色。该课题组设计实验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
序号 | 0.1mol/LNaClO溶液/mL | 0.1mol/LNaCl溶液/mL | 0.1mol/LNaOH溶液/mL | H2O/mL | 品红溶液 | 现象 |
I | 5.0 | 0 | 0 | 5.0 | 3滴 | 较快褪色 |
II | 0 | 5.0 | a | 0 | 3滴 | 不褪色 |
III | 5.0 | 0 | 0 | 3滴 | 缓慢褪色 |
①a=___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