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然后再与Cl2完全取代,共需5mol Cl2 | |
B. | 乙烯、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两者的褪色原理相同 | |
C. | 2-丁烯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 |
D. | 研究有机物一般要经过的基本步骤为: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其中最早提出元素定量分析的是法国化学家李比希 |
分析 A.1:1发生加成反应,乙烯中含4个H,可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溴水褪色;
C.2-丁烯为CH3CH=CHCH3;
D.从天然资源提取的有机物,首先得到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需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再进行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一般先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再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最后利用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
解答 解:A.1:1发生加成反应,乙烯中含4个H,可发生取代反应,则1mol乙烯和Cl2完全加成后,再与Cl2彻底取代,两过程共消耗1mol+4mol=5mol Cl2,故A正确;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2-丁烯为CH3CH=CHCH3,双键碳连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存在顺反异构,故C错误;
D.从天然资源提取的有机物,首先得到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需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再进行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一般先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再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因为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最后利用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故对其进行研究一般采取的研究步骤是: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研究方法等,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相关化学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某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Cl-、Br-、I-,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探究一:取10mL该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探究二:取1L该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 H+、Ag+、Mg2+、Al3+、NH4+、Fe3+ |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 CO32-、AlO2-、NO3- |
探究一:取10mL该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探究二:取1L该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 5.6L | 11.2L | 22.4L |
n(Cl-) | 2.5mol | 3.0mol | 4.0mol |
n(Br-) | 3.0mol | 2.8mol | 1.8mol |
n(I-) | X mol | 0 | 0 |
A. | X=0.3 | |
B. | 溶液中n(Cl-):n(Br-):n(I-)=10:15:4 | |
C. |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45mol•L-1 | |
D. | 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共有六种 |
17.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大量Al3+的电解质是( )
A. | NaAlO2 | B. | KAl(SO4)2•12H2O | C. | Al(OH)3 | D. | Al2O3 |
4.如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 评 价 |
A |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 SO42-沉淀完全: 2H++SO42-+Ba2++2OH-=BaSO4↓+2H2O | 正 确 |
B | 向碳酸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CO32-+2H+=CO2↑+H2O | 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
C |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Fe3++3H2O=Fe(OH)3↓+3H+ | 正 确 |
D |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OH-+CO2=HCO3- | 正 确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4.下面是某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的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根据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比较相同状况下气体密度的大小 | |
B. | 根据甲烷和乙烷的熔点,可以比较二者晶体中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 |
C. |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可以推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 |
D. | 根据液体密度的大小,可以判断液体的挥发性的强弱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806×1024个 | |
B. | 常温常压下,1 mol羟基(-OH)所含电子数为6.02×1024个 | |
C. | 常温常压下,34g H2O2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1.806×1024个 | |
D. | 58.5gNaCl晶体中离子总数为6.02×1023个 |
18.RO3n-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克RO3n-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 $\frac{a}{A+48}$(x-n)mol | B. | $\frac{a}{A+48}$(x-24-n)mol | C. | $\frac{a}{A+48}$(x+n)mol | D. | (x-n)mol |
19.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钠保存在细口瓶中,并加煤油液封 | |
B. | 氯水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 |
C. | Na2CO3溶液保存在无色瓶中,塞橡皮塞 | |
D. | 工业上将Cl2贮存在钢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