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放置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B
解析试题分析:浓盐酸容易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浓氨水容易挥发,产生氨气,氯化氢气体与氨气相遇,容易反应,产生白烟或白色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故A正确;浓硝酸容易挥发,产生硝酸蒸气,吸收硝酸蒸气后酚酞溶液变为酸性,根据酚酞的变色范围,酚酞遇酸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饱和氯水具有挥发性,产生氯气,淀粉KI溶液吸收氯气后变蓝,因为氯气与KI发生置换反应,淀粉遇生成的单质碘变蓝,故C正确;浓硫酸具有很强吸水性,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具有挥发性,前者吸收后者的水后,后者变为过饱和溶液,因此结晶析出蓝色晶体或CuSO4?5H2O,故D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涉及(浓盐酸、浓氨水、浓硝酸、饱和氯水、浓硫酸等)物质的性质、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酚酞遇酸的现象、氯水与淀粉KI反应的现象、饱和硫酸铜溶液变过饱和溶液后的现象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纯度的二氧化硅能用于制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
B.向氨水中滴加Al2(SO4)3溶液和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现象不同 |
C.常温下,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为氯气 |
D.标准状况下,11.2LNO2和11.2LN2O4的混合物中所含的分子数为9.03×1023个 |
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
C.Si、P、S、Cl的得电子能力及其最髙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
D.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与铁均可发生钝化,故能用铁罐储运 |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
C.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
D.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紫色褪去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把浓硫酸滴到pH试纸上 | 试纸变红 | 浓硫酸具有酸性 |
C |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 红棕色变浅 | 反应2NO2N2O4的△H<0 |
D | 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 |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 溶度积:AgI比AgCl更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
B.向含有大量Ca2+、Cl—、Al3+的溶液中通入适量SO2,有沉淀生成 |
C.用少量酸性KMnO4溶液可以检测FeCl3浓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
D.常温下Ksp[Cu(OH)2]=2.2×10-20,则常温下2.2mol/L CuCl2溶液的pH不大于4 |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试剂和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试剂和操作 | 现象 |
A |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
B | 向新生成的AgC1浊液中滴入KI溶液,振荡 | 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 |
C | 向Ca(C1O)2溶液中先通入CO2,再加入少量品红溶液 | 溶液先变浑浊,通入CO2后品红的红色不褪去 |
D | 向BaC12溶液中先通入SO2,再通入过量NO2 | 先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
X、Y、Z均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它们的每个分子中均含有l8个电子,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表示相应的信息略去):
化合物 | X | Y | Z |
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 / | 4 | / |
摩尔质量/g·mol-l | 32 | 34 | / |
回答下列问题:
(1)X常用作火箭推进剂,其分子的球棍模型为,则X的化学式为 .
(2)Y的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不稳定性 b.弱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3)Z的化学式可用H2A表示。将一定量的Z气体通入0.05mol·L-1CuSO4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Ksp(CuA)=6.0×10-36。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则:
①反应后溶液的pH= 。
②若反应后溶液中c(A2-)=2.0×10-30mol·L-1,则溶液中c(Cu2+)= mol·L-1。
(4)将一定量的Z气体通人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产生的气体与HCl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气体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①O点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已知a点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