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的红色固体可能是铜与氧化亚铜的混合物,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
(1)现有8.4克氧化铜被氢气完全还原后,得到红色固体6.96克,其中含单质铜与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若将6.96克上述混合物与足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
①生成标准状况下1.568升的气体(不考虑NO2的溶解,也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则该气体的成分是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
②把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发浓缩,把析出的晶体过滤,得晶体20.328g。经分析,原溶液中的Cu2+有20%残留在母液中,所得晶体的化学式为 。
(3)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 0.6mol/L 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 NO气体(标准状况)。如原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求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及X的取值范围(写出解题过程)。
(1)5∶1
(2)①NO、NO2,(1分) 11∶3 (2分)
②Cu(NO3)2·3H2O(2分)
(3)n(Cu2O)=(0.015-x) mol (2分)
n(CuO)= (x-0.005) mol(2分) 0.005<x<0.015 (1分)
解析试题分析:(1)设单质铜与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x+2y==0.105mol。又因为64g/mol×x+144g/mol×y=6.96g,解得x=0.075mol、y=0.015mol,因此单质铜与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2)①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2+0.015mol×2×1=0.18mo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568L÷22.4L/mol=0.07mol。设混合气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和b mol,则a+b=0.07、3a+b=0.18,解得a=0.055mol、b=0.015mol,因此混合气的成分是NO和NO2,其体积之比为11∶3。
②设晶体的化学式为Cu(NO3)2·nH2O,则根据铜离子守恒可知晶体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05mol×80%=0.084mol,因此晶体的物质的量也是0.084mol,则0.084mol×(192+18n)g/mol=20.328g,解得n=3,即晶体化学式为Cu(NO3)2·3H2O。
(3)设Cu2O、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Ymol、Zmol,则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X+2Y+Z)mol。NO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X+2Y=0.01×3=0.03。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06mol,则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2×(X+2Y+Z)+0.01=0.06,解得Z=(x-0.005),Y=(0.015-x)。由于Y、Z均不能为0,作为X的取值范围是0.005<x<0.015。
考点:考查化学计算
制备食用碘盐(KIO3)原理之一为:I2 +2KClO3Cl2 +2K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和KIO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
B.反应过程中I2置换出Cl2,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I>Cl |
C.为防止反应的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 |
D.制备KIO3的反应中I2被氧化 |
(14分)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属,但粗镍中一般含有Fe、Cu及难与酸、碱溶液反应的不溶性杂质而影响使用。现对粗镍进行提纯,具体的反应流程如下:
已知:
①2Ni2O3(黑色) 4NiO(暗绿色) + O2↑
②
物质 | CuS | Cu(OH)2 | Ni(OH)2 | NiS |
Ksp | 8.8×10-36 | 2.2×10-20 | 5.48×10-16 | 3.2×10-19 |
根据信息回答:
(1)28Ni在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镍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表明镍的浸出率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升高镍的浸出率增大,但当温度高于70℃ 时,镍的浸出率又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量增大,其原因为 ;
(2)在溶液A的净化除杂中,首先将溶液A煮沸,调节PH=5.5,加热煮沸5min,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出Fe(OH)3。为了得到纯净的溶液B还需要加入以下物质 进行除杂(填正确答案标号)。
A、NaOH B、Na2S C、H2S D、NH3﹒H2O
(3)已知以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NiC2O4>NiC2O4·H2O> NiC2O4·2H2O。则操作I、II名称是 、 ; 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
(4)1molE经上述流程得到纯镍,理论上参加反应的氢气为 mol。
(5)测定样品中的镍含量的基本思路是将Ni2+转化为沉淀,通过测量沉淀的质量进一步推算Ni含量。已知Ni2+能与CO32-,C2O42-、S2-等离子形成沉淀,但测定时常选用丁二酮肟(C4H8N2O2)作沉淀剂,生成分子式为C8H14N4O4Ni的鲜红色沉淀。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主要原因为: 。
(14分)制烧碱所用盐水需两次精制。第一次精制主要是用沉淀法除去粗盐水中Ca2+、Mg2+、SO42-等离子,过程如下:
Ⅰ. 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Ⅱ. 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Ⅲ. 滤液用盐酸调节pH,获得第一次精制盐水。
(1)过程Ⅰ除去的离子是______。
(2)过程Ⅰ、Ⅱ生成的部分沉淀及其溶解度(20 ℃/g)如下表,请依据表中数据解释下列问题:
CaSO4 | Mg2(OH)2CO3 | CaCO3 | BaSO4 | BaCO3 |
2.6×10-2 | 2.5×10-4 | 7.8×10-4 | 2.4×10-4 | 1.7×10-3 |
①过程Ⅰ选用BaCl2而不选用CaCl2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II之后检测Ca2+、Mg2+及过量Ba2+是否除尽时,只需检测Ba2+即可,原因是____________。
(3)第二次精制要除去微量的I-、IO3- 、NH4+ 、Ca2+、Mg2+,流程示意如下:
① 过程Ⅳ除去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
② 盐水b中含有SO42-。Na2S2O3将IO3- 还原为I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过程VI中,产品NaOH在电解槽的__________区生成(填“阳极”或“阴极”),该电解槽为______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填“阳”或“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