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
③CO2(g)+H2(g)═CO(g)+H2O(g)△H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化学键H-HC-OC=OH-OC-H
E/(kJ.mol-14363431076465413
则△H1=-99kJ.mol-1
(2)图1中能正确表现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a(填曲线标记字母),判断理由是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P1>P2>P3,判断理由是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分析 (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2)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进而判断温度对平衡常数影响;
(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升高温度对反应①、③的影响,进行分析CO转化率变化原因;
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

解答 解:(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1=1076kJ.mol-1+2×436kJ.mol-1-(3×413+343+465)kJ.mol-1=-99kJ.mol-1,故答案为:-99;
(2)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曲线a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
故答案为:a;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
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故压强:P1>P2>P3
故答案为:减小;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
P1>P2>P3;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有关计算、平衡常数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综合应用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某化学学习小组对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Ⅰ:
(1)取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铝丝分别与等体积的、pH相同的盐酸、稀硫酸反应,随反应进行,盐酸中生成气体的速率明显比硫酸中生成气体的速率快,对此原因,你认为合理的猜测是下列的bc(填写相应的字母).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b.Cl-能促进此反应的进行
c.SO42-能抑制此反应的进行                    d.硫酸使铝发生钝化
(2)为了探究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药品,填写实验方案中的空白部分.
药品:氯化铝固体、硫酸铝固体、硫酸铜固体、氯化铜固体、6mol/L盐酸、3mol/L硫酸、18.4mol/L硫酸、5mol/L硝酸.
方案:取两支试管,首先同时分别加入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铝丝和等体积的3mol/LH2SO4(填写相应的试剂,下同),然后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固体(或6mol/LHCl、硫酸钠固体)固体并振荡使固体溶解,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略.
实验Ⅱ:
取足量的形状、质量均相同的铝丝分别与等体积的6mol/L的盐酸、6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待反应停止后取出剩余的铝丝洗净、干燥、称量,剩余铝丝的质量关系是前者大于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观察反应后的液体,发现铝与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液体是黑色浑浊的,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沉淀,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猜想
同学们查找资料后获得如下信息: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所用的原料氧化铝是从铝土矿中提取的,所以得到的氧化铝中可能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两种杂质,据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此黑色固体是铁单质,可能是电解得到的铝与杂质反应生成的,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猜想2:此黑色固体是硅单质,是电解得到的铝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
猜想3:此黑色固体是铝单质,是铝与盐酸反应时因反应过快而变成粉末分散到溶液中;
猜想4:此黑色固体可能是上述若干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关实验:
为了探究少量黑色沉淀的成分,将反应后所得的液体进行过滤、、洗涤(填基本操作),分别取少量固体置于两支试管中,完成下列实验:
①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时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证明猜想2一定不正确(填“1”、“2”、“3”、“4”).
②向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时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证明猜想1一定不正确(填“1”、“2”、“3”、“4”).
(3)得出结论
综合实验①②的现象,可推知猜想3(填“1”、“2”、“3”、“4”)是正确的,固体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6.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等优良的性能.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图1:

(1)催化反应室B中CO与H2合成二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H2$?_{△}^{催化剂}$CH3OCH3+H2O.
(2)催化反应室A中发生的反应为:
CH4(g)+H2O(g)?CO(g)+3H2(g)   …(I)
CO(g)+H2O(g)?CO2(g)+H2(g)    …(Ⅱ)
催化反应室C中发生的反应为:
CO(g)+2H2(g)?CH3OH(g)          …(Ⅲ)
CO2(g)+3H2(g)?CH3OH(g)+H2O(g)…(Ⅳ)
①已知:原子利用率=$\frac{预期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全部生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综合}$×100%,试求反应(Ⅳ)的原子利用率为64%.
②反应(Ⅳ)的△S<0(填“>”、“=”或“<”).
③在压强为5MPa,体积为VL的反应室c中,amol CO与2a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Ⅲ)生成甲醇,CO的转化率(α)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则该反应的△H<0(填“>”、“=”或“<”).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α}_{1}{V}^{2}}{4{a}^{2}(1-{α}_{1})^{3}}$(用含字母α的代数式表示).
(3)我国某科研所提供一种碱性“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16OH-=2CO32-+11H2O.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为x)废气的方法如下:
①将含SO2的废气通人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溶液中,得NaHSO3溶液;
②将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气体反应后制得盐酸;电解饱和食盐水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g)+Cl2(g)
③将盐酸加入NaHSO3溶液中得SO2气体回收.
用上述碱性“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电解食盐水来处理标准状况下VL的废气,计算消耗二甲醚的质量为$\frac{23Vx}{133.4}$g.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