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如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足量的Na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M为电源的负极(填写“正”或“负”).
(2)甲烧杯中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3)通电过程中乙烧杯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2H2SO4.
(4)若预先在丙烧杯的Na2SO4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通电一段时间后,e极(填写“e”或“f”)附近溶液会变红色.
分析 (1)该装置是电解池,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说明C电极是电解池阴极,则d电极是阳极,连接电解池阳极的原电池电极是正极;
(2)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
(3)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阴极上析出铜,阳极上析出氧气;
(4)e极是阴极,氢离子放电,导致e附近溶液呈碱性.
解答 解:(1)该装置是电解池,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说明C电极是电解池阴极,则c电极是负极,故答案为:负;
(2)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故答案为:4OH--4e-=2H2O+O2↑;
(3)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阴极上析出铜,阳极上析出氧气,2CuSO4+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2H2SO4,故答案为:2CuSO4+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2H2SO4;
(4)e极是阴极,氢离子放电,导致e附近溶液呈碱性,所以e极附近溶液会变红色,故答案为:e.
点评 本题为电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做题时要注意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出电解池的阴阳级,进而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要注意三个电解池为串联电路,各电极上得失电子的数目相等,做题时要正确写出电极方程式,准确判断两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以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2CO3???H++HCO3-,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 | |
B. | 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 | |
C. | 太浅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 | |
D. | 太浅的呼吸不会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 |
B. |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 |
C. | 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
D. |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
12.用0.102 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
A. | 22.30 mL | B. | 22.35 mL | C. | 23.65 mL | D. | 23.70 mL |
19.对于Zn(s)+H2SO4(aq)═ZnSO4(aq)+H2(g)△H<0 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 |
B. |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锌为负极 | |
C. | △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 |
D. | 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
9.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 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 | |
B. | 图2中纯水仅升高温度,就可以从a点变到c点 | |
C. | 图2中在b点对应温度下,将pH=2的H2SO4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 |
D. | 用0.0100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Cl-、Br-及I-且浓度均为0.1000mol/L的混合溶液,由图3曲线,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Cl-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向冰醋酸中加水至配成醋酸稀溶液的过程中H+的浓度逐渐减少 | |
B. |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纯水中通入少量HCl气体后,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 |
C. | 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时,消耗等浓度的稀硫酸的体积氨水比NaOH溶液多 | |
D. | 室温下,pH=5的硫酸铵和pH=9醋酸钠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相等 |
3.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 热稳定性:HCl>H2S>PH3 | B. | 原子半径:Na<Mg<Cl | ||
C. | 酸性强弱:H2SiO3<H2CO3<H2SO4 | D. | 碱性强弱:LiOH>NaOH>K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