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下列实验现象和所列出的相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 结论 | |
A |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 Cl2是电解质 |
B |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BaSO3不溶于强酸 |
C |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 酸性:HCO3->Al(OH)3 |
D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N2须在放电时才与O2反应 | 非金属性:P>N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
B.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C.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偏铝酸根离子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电离;
D.比较非金属性的角度错误.
解答 解:A.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氯气本身不能电离,且氯气为单质,则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BaSO3能溶于强酸,结论不合理,故B错误;
C.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偏铝酸根离子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电离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酸性:HCO3->Al(OH)3,故C正确;
D.应用氢化物的稳定性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比较非金属性的角度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电离及电解质的判断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等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下列物质中,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污染物是( )
A. | N2 | B. | SO2 | C. | CO2 | D. | CO |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用 pH传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已知:饱和CO2溶液pH为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处发生的离子反应:CO32-+H2O=HCO3-+OH- | |
B. | 在pH=6时,c(Na+)>c(HCO3-)>c(CO32-) | |
C. | 在pH=7时,c(Na+)=c(Cl-) | |
D. | c→d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CO32-+H+=HCO3- |
12.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 |
B. |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 |
C. |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 |
D. |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
2.已知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有弱酸性,酸性比醋酸强.它可用于制备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铜.
(一)制备苯甲酸乙酯
+C2H5OH$\stackrel{H_{2}SO_{4}}{?}$+H2O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上表格:
实验流程如下:
(1)制备苯甲酸乙酯,下列装置最合适的是B,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通过形成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带出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向正向进行.
(2)步骤②控制温度在65~70℃缓慢加热液体回流,分水器中逐渐出现上、下两层液体,直到反应完成,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的下层液体后,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乙醇和环己烷.反应完成的标志是分水器中下层(水层)液面不再升高.
(3)步骤③碳酸钠的作用是中和苯甲酸和硫酸,碳酸钠固体需搅拌下分批加入的原因加入过快大量泡沫的产生可使液体溢出.
(4)步骤④将中和后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乙醚的作用萃取出水层中溶解的苯甲酸乙酯,提高产率.
(5)步骤⑤蒸馏操作中,下列装置最好的是bd(填标号),蒸馏时先低温蒸出乙醚,蒸馏乙醚时最好采用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油浴加热).
(二)制备苯甲酸铜
将苯甲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粉未,然后水浴加热,于70~80℃下保温2~3小时;趁热过滤,滤液蒸发冷却,析出苯甲酸铜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
(6)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趁热过滤的原因苯甲酸铜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7)本实验中下列药品不能代替氢氧化铜使用的是D
A.醋酸铜 B.氧化铜 C.碱式碳酸铜 D.硫酸铜
(8)洗涤苯甲酸铜晶体时,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C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一)制备苯甲酸乙酯
+C2H5OH$\stackrel{H_{2}SO_{4}}{?}$+H2O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上表格:
催化剂组分质量分数(%) | CuO | 0 | 25 | 50 | 75 | 100 |
ZnO | 100 | 75 | 50 | 25 | 0 | |
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h) | 2.5 | 7.4 | 8.1 | 12 | 无催化剂 |
(1)制备苯甲酸乙酯,下列装置最合适的是B,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通过形成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带出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向正向进行.
(2)步骤②控制温度在65~70℃缓慢加热液体回流,分水器中逐渐出现上、下两层液体,直到反应完成,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的下层液体后,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乙醇和环己烷.反应完成的标志是分水器中下层(水层)液面不再升高.
(3)步骤③碳酸钠的作用是中和苯甲酸和硫酸,碳酸钠固体需搅拌下分批加入的原因加入过快大量泡沫的产生可使液体溢出.
(4)步骤④将中和后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乙醚的作用萃取出水层中溶解的苯甲酸乙酯,提高产率.
(5)步骤⑤蒸馏操作中,下列装置最好的是bd(填标号),蒸馏时先低温蒸出乙醚,蒸馏乙醚时最好采用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油浴加热).
(二)制备苯甲酸铜
将苯甲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粉未,然后水浴加热,于70~80℃下保温2~3小时;趁热过滤,滤液蒸发冷却,析出苯甲酸铜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
(6)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趁热过滤的原因苯甲酸铜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7)本实验中下列药品不能代替氢氧化铜使用的是D
A.醋酸铜 B.氧化铜 C.碱式碳酸铜 D.硫酸铜
(8)洗涤苯甲酸铜晶体时,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C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6.从松树中分离得到的松柏醇,其结构简式为:它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NaHCO3溶液.能够跟1mol该化合物起反应的H2或HBr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
A. | 1mol﹑2mol | B. | 4mol﹑4mol | C. | 4mol﹑2mol | D. | 4mol﹑1mol |
7.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B既能与A反应又能与C反应的是( )
A | B | C | |
① | NaOH溶液 | Al(OH)3 | 稀硫酸 |
② | KOH溶液 | SiO2 | 稀盐酸 |
③ | O2 | N2 | H2 |
④ | FeCl3溶液 | Cu | 浓硝酸 |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④ | D. | 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