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锗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B.RbOH的碱性强于Ca(OH)2
C.SrCO3是白色难溶于水易溶于盐酸的化合物
D.砹化银(AgAt)是白色难容于稀硝酸的化合物

分析 A.锗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C.根据碳酸镁、碳酸钡的性质判断具有SrCO3的性质;
D.根据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的性质可知砹化银(AgAt)为有色沉淀.

解答 解:A.锗是ⅣA族元素,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它的单质晶体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则碱性:RbOH>KOH>Ca(OH)2,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碳酸钙、碳酸镁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SrCO3是白色难溶于水易溶于盐酸的化合物,故C正确;
D.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的颜色逐渐加深,则砹化银(AgAt)不是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为解答关键,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尿素[H2NCONH2]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氮化肥,又是多种有机、无机产品的生产原料.工业上以合成氨厂的NH3和CO2为原料生产尿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在三个不同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N2和H2,浓度均为c(N2)=0.100mol/L,c(H2)=0.300mol/L,进行反应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分别如图曲线Ⅰ、Ⅱ、Ⅲ所示.
①0~20min时,实验Ⅰ中v(N2)=0.002mol/(L•min)
②实验Ⅱ中H2的平衡转化率为40%
③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Ⅱ、Ⅲ分别仅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写出所改变的条件及判断的理由:Ⅱ加入催化剂,到达平衡时间缩短,平衡时氮气浓度未变;
Ⅲ升高温度,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缩短到达平衡时间,平衡时氮气的浓度增大.
(2)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3(l)+CO2(g)?H2O(l)+H2NCONH2(l)△H=-101.99kJ/mol,该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2NH3(l)+CO2(g)?H2NCOONH4(l)△H1
第二步:H2NCOONH4(l)?H2O(l)+H2NCONH2(l)△H2=+15.05kJ/mol
①若总反应的快慢由第二步反应决定,则第二步反应的反应速率<(填“>”、“<”或“=”)第一步反应的反应速率.
②△H1=-117.04kJ/mol.
(3)尿素施入土壤,先要与土壤中微生物作用水解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能被农作物根系吸收,写出尿素水解为碳酸铵的化学方程式H2NCONH2+2H2O=(NH42CO3
(4)尿素湿法烟气净化工艺早被科学家联合开发.该方法用尿素作为吸收液脱除烟气中的NOx,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烟气中NO和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经尿素溶液处理后变成无毒无害气体.则1mol尿素能吸收上述烟气(假设烟气只含有NO和NO2,其体积比为1:1)的质量为76g.
9.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橡胶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度
异戊醇880.8123131微溶
乙 酸601.0492118
乙酸异戊酯1300.8670142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碳酸氢钠.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d(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干燥乙酸异戊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b(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6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高(填高或者低)原因是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16.用50mL1.0mol/L盐酸与50mL1.1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该用品能否用铁质用品代替不能,原因是①铁的导热系数大,容易散热;②铁会与盐酸反应
(2)图示中用品填加后的装置叫量热器.
(3)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如果用60mL1.0mol/L盐酸与50mL1.1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7)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8)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表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平均值
125.124.925.031.66.6
225.125.125.131.86.7
325.125.125.131.9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Q=C•m•△t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56.0kJ/mol.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