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3违反了泡利原理 | |
B. | 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 |
C. | 根据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5p4d6s4f5d6p | |
D. | 某主族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生成的阳离子是X2+ |
分析 A.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
B.根据4s轨道能量比3d轨道能量还低分析;
C.根据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填充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
D.该元素第三电离能剧增,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表现+2价.
解答 解:A.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知,4s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故A正确;
B.因为4s轨道能量比3d轨道能量还低,所以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应该为1s22s22p63s23p63d34s2,故B正确;
C.根据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填充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故C错误;
D.该元素第三电离能剧增,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表现+2价,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以及电离能的定义和应用,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巩固,注意对构造原理的全面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实验中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逐渐升高(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锌与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2)图Ⅱ实验的实验现象如下表,请完成相应实验现象的解释.
(3)若将图中的Cu片替换为Al片,则Al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实验中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逐渐升高(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锌与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2)图Ⅱ实验的实验现象如下表,请完成相应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验现象 | 解释原因 |
Cu片上产生了大量气泡 | Zn、Cu构成原电池,H+在Cu片上得电子产生氢气 |
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无明显变化 | 反应中的化学能主要转化成了电能 |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沸点:PH3>NH3>H2O | |
B. | 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 |
C. | 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2 | |
D. | N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
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 | |
B. | 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 |
C. | 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 |
D. | 若有WY2,则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
4.室温时,pH=2的一元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溶液的pH值( )
A. | 一定不大于7 | B. | 一定不小于7 | C. | 一定等于7 | D. | 可能大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