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金属和非金属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1)实验室一般将Na保存在煤油中;Na的一种化合物在生活中常用作面粉发泡剂,它在受热时会发生分解,它的化学式为NaHCO3;Na的另外一种化合物常用于潜艇中处理CO2和供氧,它处理CO2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2)实验室中FeSO4是否变质,常用试剂KSCN(填化学式)溶液来检验;为防止FeSO4变质,常在其中加入几根铁钉,理由是(以离子方程式表示)2Fe3++Fe=3Fe2+.
(3)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填化学式).
(4)盛NaOH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是(以离子方程式表示)2OH-+SiO2=SiO32-+H2O.
分析 (1)依据钠性质活泼能够与空气水、氧气反应,密度大于煤油物理性质选择保存方法;碳酸氢钠为碳酸的酸式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2)二价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遇到KSCN显血红色;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铁生成二价铁离子;
(3)漂白粉主要成分氯化钙、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次氯酸钙;
(4)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硅酸钠能够将玻璃塞与试剂瓶粘到一起.
解答 解:(1)钠性质活泼能够与空气水、氧气反应,保存时应隔绝空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与煤油不反应,所以可以保存在煤油中;碳酸氢钠为碳酸的酸式盐化学式为:NaHCO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
故答案为:煤油;NaHCO3;2CO2+2Na2O2=2Na2CO3+O2;
(2)二价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遇到KSCN显血红色,所以常用试剂KSCN检验实验室中FeSO4是否变质,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铁生成二价铁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为防止FeSO4变质,常在其中加入几根铁钉;
故答案为:KSCN;2Fe3++Fe=3Fe2+;
(3)漂白粉主要成分氯化钙、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化学式:Ca(ClO)2;
故答案为:Ca(ClO)2;
(4)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OH-+SiO2=SiO32-+H2O,硅酸钠能够将玻璃塞与试剂瓶粘到一起;
故答案为:2OH-+SiO2=SiO3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药品的保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明确钠、铁及其化合物、碳酸氢钠、二氧化硅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A. | 聚乙烯、植物油都是混合物,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
B. | 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 |
C. | 沸点:戊烷>丁烷>乙烷 | |
D. | 烷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A. | 在无色溶液中:NH4+、Fe2+、SO42-、CO32- | |
B. | 在含大量Ba2+溶液中:NH4+、Na+、Cl-、OH- | |
C. | 在强碱性溶液中:Na+、K+、SO42-、HCO3- | |
D. | 在强酸性溶液中:K+、Fe2+、Cl-、SO42- |
A. | 0.1 mol/L的HCl与0.1 mol/L的NH3•H2O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c(NH4+)>c(Cl-) | |
B. | pH=3的HCl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c(OH-)>c(H+) | |
C. | pH=11的NaCN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c(H+) | |
D. | CO2、S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是非电解质 |
A. |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
B. |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 |
C. | 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 | |
D. | 称量时,称量物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
A. | 常温下,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Cl-)>c(NH4+) | |
B. | 常温下,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c(OH-)=c(H+) | |
C. | 0.1 mol•L-1的硫酸铵溶液中:c(NH4+)>c(SO42-)>c(H+) | |
D. | 0.1 mol•L-1的硫化钠溶液中:c(OH-)+c(HS-)+c(S2-)=c(H+)+c(Na+) |
A. | 钠和冷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 |
B. |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4OH-═AlO2-+2H2O | |
C. | 将氯气通入水中:Cl2+H2O=Cl-+HClO+H+ | |
D. | 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