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根据如图,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H=-41 kJ/mol.分析 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图象分析可知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 kJ/mol,
故答案为:CO(g)+H2O(g)=CO2(g)+H2(g)△H=-41 kJ/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图象判断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求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下列各组离子中,一定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在无色溶液中:NH4+、MnO4-、SO42-、CO32- | |
B. | 在强碱性溶液中:Na+、K+、Cl-、SO32- | |
C. | 在含大量Ba2+ 的溶液中:H+、Na+、Cl-、OH- | |
D. | 在酸性溶液中:K+、Fe2+、Cl-、NO3- |
13.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CO的燃烧热为282.8kJ/mol;现有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0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10.0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H=+285.8kJ/mol | |
B. | 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571.6kJ/mol | |
C. | 燃烧前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40% | |
D. | 燃烧后的产物全部与足量的过氧化钠作用可产生1.25mol氧气 |
5.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氢气化合;②甲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 | 只有④ | B. | 只有⑤ | C. | ①②③④⑤ | D. | ①②③ |
12.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mL pH=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4.关于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 |
B. | 水电离出的OH-浓度:10c(OH-)甲≤c(OH-)乙 | |
C. | 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 | |
D. | 若分别与5 mL pH=11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乙≤甲 |
2.A(g)+B(g)?3C(g),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关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b表示有催化剂的情况 | |
B. | 若乙图中a曲线表示200℃、b曲线表示100℃时的情况,则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 |
C. | 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b曲线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 | |
D. | 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温度下的情况,则a曲线是表示温度较大的情况 |
6.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其火炬“潮流”的外壳主要采用高品质的铝合金材料制造,在其燃烧系统内装有主要成分为丙烷的环保型燃料.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丙烷是直链烃,但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 |
B. | 在光照条件下,丙烷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 |
C. | 丙烷比其同分异构体丁烷易汽化,耗氧量少 | |
D. | 丙烷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
7.下列溶液中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 pH=7的溶液 | B. | c(H+)=c(OH-)=10-6mol•L-1的溶液 | ||
C. | 能够与Na反应生成H2的溶液 | D. | 电解食盐水最后所得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