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120℃下,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与H2的混合气体0.5mo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则混合气体中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将燃烧后的产物缓慢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固体质量增加3.6g.分析 据此设出CO与H2的物质的量,分别根据平均分子量及总物质的量列式计算;
H2、CO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2Na2O2+2H2O=4NaOH+O2↑;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2Na2O2+2CO2=2Na2CO3+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为H2、CO的质量.
解答 解:设CO、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①$\frac{28x+2y}{x+y}$=7.2,②x+y=0.5,
联立①②可得:x=0.1mol、y=0.4mol,
则混合气体中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mol:0.4mol=1:4;
H2、CO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2Na2O2+2H2O=4NaOH+O2↑;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2Na2O2+2CO2=2Na2CO3+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为H2、CO的质量,所以固体增加质量为:7.2g/mol×0.5mol=3.6g,
故答案为:1:4;3.6.
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反应方程式得出过氧化钠固体增加的质量=氢气和CO气体的质量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mL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20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滴定得结果如下:
(1)达到滴定终点的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无色到浅红色;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48mol/L;
(3)以下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CD.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D、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NaOH起始读数 | NaOH终点读数 | |
第一次 | 0.40mL | 18.50mL |
第二次 | 1.30mL | 18.05mL |
第三次 | 3.10mL | 21.20mL |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48mol/L;
(3)以下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CD.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D、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 25℃时,0.1mol/L的 pH=4.5的NaHC2O4溶液:c(HC2O4-)>c(H2C2O4)>c(C2O42-) | |
B. | 25℃时,pH=9、浓度均为0.1 mol/L的NH3•H2O和NH4Cl混合溶液:c(NH4+)+c(H+)>c(NH3•H2O)+c(OH-) | |
C. | NaHCO3溶液:c(OH-)=c(H+)+c(HCO3-)+2c(H2CO3) | |
D. | 0.1mol/L(NH4)2Fe(SO4)2溶液中:c(SO42-)=c(NH4+)>c(Fe2+)>c(H+)>c(OH-) |
20.在下列各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强碱性溶液中:Na+、K+、SO42-、AlO2- | |
B. | 含有0.1 mol•L-1Fe3+的溶液中:K+、Mg2+、Cl-、SCN- | |
C. | 某无色溶液中:NH4+、Fe2+、MnO4-、NO3- | |
D. | 与铝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中:Na+、K+、Cl-、SO42- |
17.要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 食盐水 | B. | 烧碱溶液 | C. | 纯碱溶液 | D. | 稀醋酸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俣病是因为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和贝类而造成的慢性汞中毒 | |
B. | 水俣病是长期食用含镉的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 |
C. | 日本的水俣病是有机汞引起的汞中毒 | |
D. | 深海的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浓度大 |
1.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 | Al | B. | Al(OH)3 | C. | AlCl3 | D. | Al2O3 |
2.下列各组物质中均能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 | N2、NO2、粉尘、煤烟 | B. | CO2、O2、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 ||
C. | Cl2、N2、煤烟、氮的氧化物 | D. | H2S、SO2、粉尘、煤烟、氮的氧化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