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2mol•L-1的溶液:NH4+、Na+、C1-、HCO3- | |
B. |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 |
C. | 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Na+、S2-、CO32-、AlO2- | |
D. | 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ClO-、MnO4-、A13+、SO42- |
分析 A.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2mol•L-1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碳酸氢根离子能够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B.铁离子与碘离子、硫氰根离子反应;
C.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D.高锰酸根离子为有色离子,且铝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
解答 解:A.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2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HCO3-能够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3+与SCN-、I-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Na+、S2-、CO32-、AlO2-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MnO4-为有色离子,ClO-、A13+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X(g)+3Y(g)?2Z(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 X、Y、Z的浓度相等 | B. | X、Y、Z在容器中共存 | ||
C. | 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 D. | X、Y、Z的浓度均不再改变 |
3.一定条件下将0.1mol N2和0.3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增大N2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 |
B. | 增大H2浓度可以使N2转化率达到100% | |
C. |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
D. | 高压条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2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化学反应中用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表示的速度相等 | |
B. | 无论何种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温速度则加快 | |
C. | 无论何种反应改变压强就能改变其速度 | |
D. | 用单位时间内某物质浓度的改变量所表示的速度是即时速度 |
17.常温下,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
A. | 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 |
B. | 0.1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 | |
C. | 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 |
D. | 铵盐受热易分解 |
4.蜘蛛兰花依赖沙子蜂传播花粉,兰花每到花开季节时能欺骗性地模拟雄性蜂按物质的量比3:3:1释放出C23H48、C25H52、C27H56三种激素,以吸引雄蜂,并由雄蜂帮其传播花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C23H48、C25H52、C27H56互为同系物 | |
B. | 1molC23H48含共价键70mol | |
C. | C23H48、C25H52、C27H56的碳含量依次减小 | |
D. | C23H48、C25H52、C27H56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
1.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分别为0.4mol/L、0.2mol/L、0.4mol/L,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
A. | SO2、O2分别为0.8 mol/L、0.4mol/L | B. | SO2为0.5mol/L | ||
C. | SO2、SO3均为0.3mol/L | D. | SO2为0.5mol/L,SO3为0.2 mol/L |
2.Na和Na+两种粒子中,不相同的是( )
①核内质子数 ②核外电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核外电子层数.
①核内质子数 ②核外电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核外电子层数.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②③ | D. | 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