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改变世界的事物很多,其中铁、聚乙烯、二氧化硅、苯、青霉素、氨等17种“分子”改变过人类的世界。

(1)铁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化硅晶体、硅晶体、金刚石均是原子晶体,用化学式表示其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

(3)1mol 苯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

(4)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写出该产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微粒的相对位置。如图是CaF2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处为(-,-0);B处为(000);则C处微粒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晶胞参数a pm,求CaF2晶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含aNA的式子表示)。

【答案】 CSiCSi 12NA ONSC Fe4N ()

【解析】

1)铁是2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3d4s能级上电子是其价电子,故铁离子(Fe3+)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故本题答案为:

2)原子晶体的熔点高低和共价键键能有关,已知键长:C-CC-SiSi-Si,键长越小,键能越大,熔点越高,所以熔点大小为金刚石>碳化硅>硅,故本题答案为:CSiCSi

3)一个苯环分子内:相邻的每两个碳原子间有一个σ键,共6个;苯环与氢原子间有1σ键,共6个;一苯环分子共12σ键,1mol苯分子中含有12NAσ键,故本题答案为:12NA

4)只要共价单键和孤电子对的和是4的原子就采取sp3杂化,根据图片可知,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NOS,电负性大小为:ONSC,故本题答案为:ONSC

5)该晶胞中铁原子个数=8×+6×=4,氮原子个数是1,所以氮化铁的化学式是Fe4N,故本题答案为:Fe4N

6)①B处于底面面心上,C位于顶点上,则由A的坐标参数可知,晶胞棱长=1C点的坐标参数为(),故本题答案为();

② 由于F-位于晶胞的内部,Ca2+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所以平均每个晶胞含有F-Ca2+数目分别是8个和4个,晶胞的边长为a×10-10cm,所以ρ= g·cm3= g·cm3,故本题答案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碘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对人类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碘主要存在于海草(如海带)、海水和盐矿中。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模拟从海草中提取碘。

(1)灼烧海草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有_____(填标号字母)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管

(2)“氧化是关键步骤。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 KI 溶液的氧化反应,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序号

实验

操作

现象

先加 0.5 mL 0.5 mol/L

NaClO 溶液,后滴几滴淀粉溶液

溶液先变为浅黄色后溶液变蓝

先加 0.5 mL 0.5 mol/L KI

溶液后滴几滴淀粉溶液

先溶液保持无色后溶液也不变蓝,且 pH=10

①实验Ⅰ中溶液变为浅黄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 I II,探究实验 II 反应后溶液不变蓝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 1NaClO 溶液显碱性,I2 在碱性溶液发生歧化反应 3I2 +6OH= IO3+ 5I+ 3H2O

假设 2NaClO 溶液有强氧化性,可氧化 I2

(a)NaClO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b)设计实验 III,证实假设 2 成立,所用装置如图所示,甲溶液是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③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

操作

现象

敞口试管

2 小时后滴加淀粉溶液才出现蓝色

敞口试管

水浴 70

20 min 溶液保持无色,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

密闭试管

水浴 70

溶液迅速出现黄色,且黄色逐渐加,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

(a)分析实验Ⅳ、Ⅴ和Ⅵ,得出影响氧气氧化 KI 溶液的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_________

(b)试解释与实验Ⅵ相比,实验Ⅴ速率较慢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