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都是物理变化 |
B.工业上常用澄清石灰水和氯气反应制漂白粉 |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都属于“盐析” |
D.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
D
解析试题分析:A.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B.工业上常用石灰乳(不是澄清石灰水)和氯气反应制漂白粉;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前者是盐析,后者是变性;D.SiO2能够与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因此,光导纤维二氧化硅遇强碱会“断路”。
考点:物质变化的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反应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入酚酞的烧碱溶液⑤淀粉—碘溶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
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
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
D.HCl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 B.1︰5 | C.2︰3 | D.2︰5 |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 HClO的酸性比H2SO4强 |
B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
C | 稀、浓硝酸分别与铜反应,还原产物分别为NO和NO2 | 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
D | 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 红棕色变深 | 反应2NO2N2O4的H<0 |
B |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 | 下层分别呈无色 和紫红色 | 还原性:I->Br->Fe2+ |
C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该钾盐是K2CO3 |
D |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紫色褪去 | SO2具有漂白性 |
使0.15mol MnO2与过量的12mol·L-1的浓盐酸反应,使50mL 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两者产生的氯气相比(其他条件相同)
A.一样多 | B.前者较后者多 | C.后者较前者多 | D.无法比较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5Cl、37 Cl为互为同位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
B.氯气和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原理相同 |
C.浓硝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都会降低 |
D.卤化氢在空气中都能形成白雾,它们都是强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