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反应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入酚酞的烧碱溶液⑤淀粉—碘溶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D
解析试题分析:①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特征反应,化合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红色;②酸性高锰酸钾能将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氧化成硫酸,自身还原为无色的二价锰离子,是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的体现,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③溴水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自身还原为溴化氢,这里同样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④二氧化硫能跟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没有价态变化,是复分解反应,不过亚硫酸钠水解显碱性,但水解较微弱,现象只能是颜色变浅不是褪色;⑤淀粉遇碘变蓝色,碘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自身还原为碘化氢是溶液褪色,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②③⑤,均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选D.
考点:考查二氧化硫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1》关于Fe3+和Fe2+的转化的实验探究,某校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完成每个实验过程时相应的问题解决思路,特设计一份化学探究学习“过程-思路”问卷。
(1)请在下表中右栏填写设计每一步操作过程的思路
过程 | 思路 |
1.提出假设:Fe2+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Fe3+;Fe3+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成Fe2+ | 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一般 物质有还原性, 物质有氧化性 |
2.设计实验1:取少量FeCl2溶液,滴加几滴H2O2溶液,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 |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选择H2O2的原因 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变血红色的原因 |
3.设计实验2:取少量FeCl3固体于一试管,用已煮沸的蒸馏水溶解,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迅速加入少量铁粉,盖上试管塞,观察溶液的血红色是否褪去 | ④选择铁粉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⑤为什么要用煮沸的水 |
4.实施实验 | …… |
…… | …… |
(2)教材中实验方案如下:取2mLFeCl3溶液,加入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把上层清液倒入另一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氯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实践证明,实验效果很差:没有预期的红色出现,而是很淡的浅红色,试分析实验中出现异常的可能原因并加以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⑥可能的原因:
⑦改进措施:
向1.00L0.3mol·L-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至溶液增重8.8g,有关该溶液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为Na2CO3 |
B. |
C. |
D. |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H3 | B.NO | C.NO2 | D.SO2 |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能用铝制容器贮存 |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
C.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减轻 |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均因吸水而降低 |
下列物品中,都用到硅单质的是
①陶瓷 ②硅太阳能电池 ③玛瑙 ④计算机芯片 ⑤光导纤维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⑤ |
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下列四种原理设计,其中最能体现“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Cu +2H2SO4(浓) CuSO4 +SO2↑+2H2O |
B.Cu +Cl2CuCl2,CuCl2+ H2SO4(浓) CuSO4 +2HCl↑ |
C.Cu + H2SO4 +H2O2CuSO4 +2H2O |
D.3Cu +8HNO3=3Cu(NO3)2 +2NO↑+4H2O,Cu(NO3)2+H2SO4(浓) CuSO4 +2HNO3↑ |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Na2O2能分别与H2O、CO2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作供氧剂 |
B.硅胶多孔、吸水能力强,常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
C.K2FeO4具有强还原性且被氧化生成Fe3+,可用于水的消毒和净水 |
D.液氨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都是物理变化 |
B.工业上常用澄清石灰水和氯气反应制漂白粉 |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都属于“盐析” |
D.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