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了解有机物分子中化学键特征以及成键方式是研究有机物性质的基础。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的成键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B. 炔烃分子中碳碳叁键由1个σ键、2个π键组成
C. 甲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
D. 苯环中存在6个碳原子共有的大π键
【答案】C
【解析】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形成4个键,杂化轨道数为4,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碳碳叁键由1个σ键、2个π键组成;苯环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6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成键的p电子形成一个大π键;甲苯分子中—CH3中的C采用sp3杂化。答案选C。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金属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C.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题目】实施以节约能源和减少废气排放为基本内容的节能减排政策,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化工行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温度下某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它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①C(s)+CO2(g)2CO(g) ΔH1=a kJ/mol 平衡常数K1;
②CO(g)+H2O(g)H2(g)+CO2(g) ΔH2=b kJ/mol 平衡常数K2;
③C(s)+H2O(g)CO(g)+H2(g) ΔH3 平衡常数K3。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ΔH3=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煤化工通常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已知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反应器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H2(g)+CO2(g),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
温度/℃ | 400 | 500 | 800 |
平衡常数K | 9.94 | 9 | 1 |
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在500 ℃时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 mol/L,在该条件下,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4)高炉炼铁产生的废气中的可进行回收,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和反应制备甲醇: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在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 反应物投入的量 | 反应物的转化率 | 的浓度 | 能量变化(、、均大于0) |
甲 | 1 和2 | 放出热量 | ||
乙 | 1 | 放出热量 | ||
丙 | 2 和4 | 放出热量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e.该反应若生成1 ,则放出(热量
②若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2和1,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的1.6倍,则该反应向_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题目】(Ⅰ)A、B、C为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 Na+、K+、Cu2+ |
阴离子 | SO42-、OH- |
如图1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中依次盛放足量的A溶液、足量的B溶液、足量的C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32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为电源的(填“正”或“负”)极,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乙烧杯中的总反应为。
(3)计算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丙烧杯要恢复到原来的状况,需要加入的物质和质量是。
(5)(Ⅱ)粗铜中一般含有锌、铁、银、金等杂质。在下图所示装置中,甲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精Cu电极质量增加了3.2g。在此过程中,甲池负极反应式 , 乙池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填“变大”,“ 不变”,“变小”)。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在探究Fe、Fe3+、Ag+相互间的反应时,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已知: Ag+与SCN- 生成白色沉淀AgSCN。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他们先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 AgNO3溶液(pH≈2) 中加入稍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经检验未生成其他含氮物质.
(1)由“黑色固体”,甲猜测固体中含有Ag; 他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放入试管中,后续操作是_______,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
(2)乙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此得出Fe与Ag+间发生的离子反应之一为___________。
(3)由“溶液呈黄色”,丙猜测溶液中有Fe3+; 而丁认为在铁粉稍过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可能合有Fe3+,其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
丙为证实自己的猜测,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溶液变红,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 取样时间/min | 现象 |
ⅰ | 3 |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ⅱ | 30 | 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 |
ⅲ | 120 | 产生白色沉淀;较30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 min时变浅 |
①“白色沉淀”是_________。
②丙对Fe3+产生的原因分析:
因“未生成其他含氮物质”,故认为Fe2+不是被________氧化的。随后又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与H+反应生成Fe3+;
假设b:Fe2+被O2氧化,而产生Fe3+;其对应的高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假设c:__________氧化了Fe2+,而产生Fe3+
③丙为证实假设a、b不是主要原因,又补充了对比实验: 向硝酸酸化的(pH=2)_____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清加KSCN溶液,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④戊为证实上述假设c成立,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取此电池工作前与工作-段时间电源计指针回至“0”时左池中的溶液,同时分别滴加K3[FeCN)6]溶液,后者蓝色沉淀较少;左池再滴加X的浓溶液,指针又有偏转。则X为________溶液;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